三 穷死是罪过
这同时暗示了不少信息。年轻姑娘享有流动性更强的工作机会;她们可以进厂做流水线工人,然后升职到文员或者销售。小伙子进厂则更难,二进去往往就难以改变。女性不管在厂内厂外,都有更广泛的社交,很快就能接纳城市的穿着、发型和口音。男人则容易自限在局外人的世界里。女性更容易融入城市生活,要留下来的意愿也更强。 女性占中国流动人口的三分之一。她们往往比打工的男性更年轻,也更可能是单身;她们离家更远,在外的时间更长。她们更有自我提升的动力,也更可能将打工视为改变一生的机会。一项调查显示,男性表示获得更高的收入是离家打工的主要目的,而女性则渴望“有更多的生活经历”。和男人不同,女人无家可回。根据中国的传统,儿子结婚以后要带老婆一起回他父母家;男人永远在他出生的村子里有一个家。女儿,一旦长大成人,便永远不会回家居住—直到她们结婚,否则哪里都不是她们的归宿。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根深蒂固的性别歧视对女性有好处。许多农村的父母期望儿子离家近一些,或是在附近的城里送货或者卖菜。没什么盼头的小伙子可能就这样混,干些杂活,抽烟喝酒,把微薄的薪水赌掉。小姑娘——没那么多人宠,也没那么多人疼——可以远离家乡,自己做打算。正因为没那么重要,她们能更自由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但这好处也不牢靠。如果说外出打工将女性从农村解放出来,它也同时把女人置于缺少异性接触机会的环境中。在农村大多数姑娘二十出头就结婚了,但是推迟结婚年龄的打工女孩就会冒着永远失去这种机会的风险。东莞人口的性别比例不平衡,据说百分之七十的劳动力是女性,很难找一个素质高的对象。社会流动又把找老公这事儿弄得更加复杂。从流水线开始向上流动的姑娘瞧不起农村的男人,但是城里男人反过来又看不上她们。打工族把这叫作高不成,低不就。 引自 三 穷死是罪过
64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