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助人导引
1助人的含义
(1)助人:一个人帮助另一个人探索情感、获得领悟,并使得他在生活中获得改变。
(2)助人者(helper):那些为他人提供帮助的人。
(3)当事人(client):接受支持和帮助的人。
2助人的作用和意义
(1)助人行为能够为当事人提供支持并缓解压力。
(2)助人过程可以让当事人获得领悟,获得新的认识自己的视角
(3)助人能够帮助他人解决个人生存的疑虑,如我是谁、我要去哪、我想要什么。
(4)助人可以帮助当事人获得一些应对生活困难的技能,减轻个体无法直接表达情绪的无力感,让当事人更充分地投入生活。
(5)助人能够为当事人提供反馈,从这些反馈中当事人可以获知自己在他人眼里的印象。
(6)助人能够让当事人体验到和他人之间的健康、无害、亲密的关系。在这段关系体验中,当事人早期生活中与重要他人互动所产生的创伤或消极体验可以得到减轻和释放。例如让当事人产生足够的自我价值感,使他能过去满足自己的需要。
(7)助人可以让当事人独立解决问题,对自己负责。
3助人的效果因素
当事人中心疗法、精神分析疗法、认知行为疗法等不同心理治疗都产生了较好的效果,这可能是因为心理治疗中的六个共同因素起的作用:①治疗关系;②获得希望;③新的学习体验;④情绪唤起;⑤自我效能感提升;⑥实践的机会。
4助人中的常见问题
(1)只是为当事人提供暂时性的安全,他/她最后还可能会回到恶性循环之中。
(2)过多的给予“指导”、“建议”导致当事人依赖助人者。当助人者经常给当事人“答案”时,就会助长当事人对助人者的依赖。需要注意的是,改变的过程应当让当事人积极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因为只有当事人才能全面了解自己的处境。很多时候给家人或朋友提供的建议并不是他们真正想听到的。此外,没有良好社会支持网络与个人关系的助人者很可能会鼓励当事人依赖助人者。
(3)不恰当地将个人的或社会的价值强加给当事人。价值干预会以很多形式出现,如对更希望听到的内容予以回应而对不想听到的内容减少回应、针对不同的内容进行差别的共情同感。但其实,助人的目标应当是鼓励当事人去探索自己的价值观。
(4)在助人者胜任的领域之外干预。有一些助人者可能缺乏某个领域的知识,却依然要和来访者继续该方面的话题,不能保证当事人会感到安全、不能保证自己掌握了足够的知识协助当事人探索。
(5)助人者和当事人风格不匹配,让当事人难以产生被理解感。
5求助的契机
当事人会来求助,一般包含两个求助动机:
(1)个体意识到自己正处在痛苦中或即将面临一个困难,且感知到这种痛苦或处境恶化。
(2)个体感受到的痛苦大于思想上对寻求帮助的抗拒和畏难,个体感知到求助的收益高于所要付出的成本。常见的求助成本有:①需要的时间和金钱;②情绪情感方面的尴尬或羞耻,这可能是由于求助行为受到污名,寻求帮助被认为是情感脆弱或不成熟;③对交谈所持有的消极预期,如觉得没人可以理解自己,表达真实想法会遭至惩罚性的回应或价值观上的评判;④害怕被贴上“异常”、“不正常”的标签及伴随而来的负面评价、刻板印象和歧视(害怕遭受污名)。
6助人者的形成要素
一些人天然具有助人倾向,并拥有倾听和支持他人的天赋。助人者拥有一些共同的性格特征,如认真倾听、共情同感、不做判断和评价、能够忍受模糊性、拥有感知和处理模糊情境中的信息的能力。
想要成为助人者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
(1)利他主义,想要帮助他人生活得更好,减轻他人的生活痛苦。
(2)曾经在痛苦中挣扎所以想要帮助同样处于相似痛苦中的他人。
(3)可以和那些奋力追求实现自身潜能的当事人一起工作,见证他人自我成长。
(4)解决一些未解决的个人问题,或改变自己过去的痛苦经历。
(5)将助人视为拓展人际关系的手段,因为自身难以形成亲密关系而前来寻求能接近他人的安全途径。
(6)将自己视为拯救者或传播知识的智者。此种动机容易剥夺当事人自主探索的可能,更希望当事人朝着自己预设的方向前进。
(7)和不幸的人在一起让自己感觉更好。
(8)享受比当事人高一等的感觉。
7助人者的求助
为了成为更好的助人者,自身需要了解自己的动机和相关问题,所以助人者应当先去接受咨询。助人者前去咨询能够帮助他们认识到可能会影响助人的个人问题,这些个人问题可能蛰伏已久并在助人的过程中产生不良影响。如果助人者未能够意识到影响助人的个人问题,很有可能在过程中占用当事人的时间解决自己的问题。另外,助人者成为当事人还能够让他了解到接受帮助是怎样的,了解到揭露自己的痛苦有多困难。
一个自身需要帮助的人却拒绝寻求帮助,反而成为助人者去帮助他人,可能暗含着助人者本身对“求助”的污名,而这种污名会在互动中影响当事人,传递出“只有弱者才需要帮助”的讯息。
8助人中涉及的文化议题
文化是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内一群人所共有的习俗、价值观、态度、信仰、性格特点和共同行为,是不同社会文化群体所遵守的特定的限制其成员行为的规范的总和。文化群体则是一群有种共同目的、需要或相似背景,彼此确认身份或相互联结的人。
我们每个人同时处于多种亚文化中。但不要妄自断定同一文化群体中的个体都是一样的,因为群体内部的差异通常比群体间的差异更大。在助人的过程中,助人者需要保持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需要考虑:①当事人所属文化群体共性的经验、特点和需要;②当事人个人的经验、特点和需要;③人类的基本需要(如生存需要、归属需要、尊重需要)。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