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粉的旅程
干燥轻盈的花粉,天生就适合飞行,它们本当被抛入风中,吹到六千米的高空,或被带到五万米以外。这是个疯狂的旅程,目的地很不确定。大多数的花粉会掉回地面,被阳光烤干、在池塘里淹死,要不就是沾上了不该沾的植物。 少数花粉则会在人鼻子里的黏膜上膨胀爆裂,引发免疫系统的抵抗:救命啊!救命啊!有不明物体闯入!再来点液体,这里需要更多液体! 引自 第九章 旅人 世界上大多数植物都仰赖特定的动物媒介传粉。不过以生物量,即陆地上生物(此处指植物)的总量而言,大部分的植物是把花粉散播到空气中。不论是森林中的优势树种松树、其他针叶树,还是莎草、蔺草,或其他禾草类植物,风媒都是它们最有效率的选择。即便是成群的昆虫也没法胜任这样的工作,而在盐泽、沙漠等昆虫和鸟类稀少的地方,花也仰赖风力传粉。 花会尽其所能判断出何时、用什么方法释放出花粉。为了避开暴风雨,风媒植物通常在早春和秋季气候较温和时开花。同样的道理,禾草类植物的花会在清晨或黄昏时开放,此时热能形成的乱流不会把花粉刮到另一个州去。在死寂的宁静中,禾草类植物的花把花粉封在花药匙形的下端,以防花粉释出。 当天气清爽,太阳暖得恰到好处,会找麻烦的昆虫还没出来或已经走掉——总之,是当天气最宜人的时候,我们就会被雄性生殖细胞的“辐射尘”包围。 引自 第九章 旅人 每颗花粉粒都包在一层坚硬且造型迥异的外壳里,有长刺的、长瘤的、球形的、呈弧状或角状隆起的。每类植物都有专属的花粉形态,有时单种植物就有自己独特的形态。靠风传粉的植物通常较为平滑,从空气动力学的角度而言更能有效传送。表壳最复杂的,有着吓人的凸起和棘刺,有如中世纪武士头盔上的戟。这种形态的花粉粒通常出现在虫媒花上,以便能轻松附着在虫腹上。 那些仰赖动物媒介的花的花粉,通常只是一团或一袋更细的花粉粒,被有黏性的黏结剂固定在一起,其黏性可以使它很容易地附着在鸟嘴或甲虫壳上。这种黏黏的油是花粉粒制造的,含有色素,能使花粉呈现出黄、橙、绿、蓝、黑、棕等色彩,吸引传粉者的注意。它还能产生香味,能防水,并保护花粉不受紫外线的侵害。 引自 第九章 旅人
37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