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抵抗侵略者波斯——爱琴海重回希腊
根据多数历史学家的说法,因为希波战争的胜利,希腊人认识到了自己的才能,开始变得自信起来。对此我深表赞同。此后的希腊,尤其是雅典,迎来了鼎盛时期。 连续两次希波战争,尤其是第二次战争中的第二年,为希腊人确定今后的发展方向起了很大的作用。换句话说,就是为希腊人指明了发展方向。 波斯(东方)执着于“人海战术”,凭借将士的“数量”进犯希腊。希腊(西方)更重视调动个人能力,依靠将士的“素质”迎战强敌。 这里所谓的“素质”,不是指每个人的个体素质,而是有效调动起来的全体公民的集体素质。也就是说,领导人利用公民素质的能力。正因如此,在双方兵力对比悬殊的情况下,希腊以“一把小麦”之力战胜了庞大的波斯帝国,取得了全面的胜利。 以希波战争为契机,在希腊文明发展成为欧洲文明起源的过程中,依靠集体力量的精神在希腊人心中落地生根,这成了欧洲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这一想法正确的话,那么延续至今的欧洲与东方之间的差异,可以说就诞生于希波战争——准确地说是诞生于第二次希波战争的第二年。 那就是,决定输赢的是“质”而不是“量”。 引自 第三章 抵抗侵略者波斯
55人阅读
空白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三章 抵抗侵略者波斯——萨拉米斯海战
关于历史上著名的萨拉米斯海战的结果,历史学家推测如下: 波斯方面:沉没加烧毁的船只总数—...
-
第三章 抵抗侵略者波斯——普拉塔亚陆战
在他们(斯巴达人)看来,无论是马拉松会战还是萨拉米斯海战,无论在陆地还是在海上,与波斯...
-
第三章 抵抗侵略者波斯——爱琴海重回希腊
-
第四章 希波战争以后
作者认为,在第二次希波战争中,看似没有出现在战争史料记录里的地米斯托克利,其实发挥了很...
-
第四章 希波战争以后——雅典与比雷埃夫斯的城市一体化
疑心重并不代表他们有过人的洞察力,相反,因为受疑心的千扰,很多时候他们的洞察力比常人还...
> 查看全部25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