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希波战争以后——英雄的余生
为了将地米斯托克利和帕萨尼亚斯彻底赶下台,合谋的一方是斯巴达的5个监察官,另一方是雅典的阿里斯泰德和他那一派人。 为什么他们在这个时候能够如此轻易地将地米斯托克利和帕萨尼亚斯赶下台呢? 在当事人强大的时候,无论如何都很难把他拉下台。 因为这个时候,危机已经远离希腊全境。 也许你会说,危机离去不正是那两个人的功劳吗?但是,有一句话说得好,叫“此一时彼一时”。世上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只记得往别人的坏而记不住别人的好。容易忘记别人的好是人类的特性之一,于是有人展现出了人性中的这一特点。 引自 第四章 波斯战争以后 现代学者从卫城山上发掘的陶片中找出所有刻有“尼奥克勒斯之子地米斯托克利”的陶片,进行了仔细比对,结果发现大多出自一人之手,因为刻在上面的字不仅字形相同,甚至出错的位置都一样。 普鲁塔克在《希腊罗马名人传》有关阿里斯泰德的章节中有这样的描述:雅典公民并非人人识字,其中也有文盲。所以,不排除有人事先将“尼奥克勒斯之子地米斯托克利”的字样刻在陶片上,然后交到既不会刻字也不认字的公民手中,让他们投进投票箱的可能性。当然,上面刻了谁的名字他们自然不会如实相告。 如果这是事实,那么雅典人就不仅仅是民主政体的发明者,同时也是弄虚作假的始作俑者。 不管怎样,“萨拉米斯英雄”在海战之后的第9个年头遭到了陶片放逐。 引自 第四章 波斯战争以后 进入20世纪以后,德国学者最先提出的伪证说主要依据的就是这条线索。以此为开端,欧洲出现了帕萨尼亚斯冤案说(通敌叛国)。现在普遍认为这才是真相。 希罗多德记录此事时,心中多少是怀有几分疑惑的,而认为自己书写的历史比希罗多德更加真实的修昔底德却没有表现出一丝一毫的怀疑。这又是为什么呢? 因为修昔底德不喜欢帕萨尼亚斯。 只要是关于帕萨尼亚斯的负面消息,甚至比街头巷议更具有杀伤力的逸闻,他都会不加分析拿来就用。 修昔底德所著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描写的不是波斯与希腊之间的战争,是其后不久发生的雅典与斯巴达之间的战争。 修昔底德是雅典人。对他来说,帕萨尼亚斯是一个时代之前的重要人物,更是敌国斯巴达的人。 引自 第四章 波斯战争以后 以斯巴达人为主导的战斗中,流传至今的只有列奥尼达和300名斯巴达勇士壮烈牺牲的温泉关之战。 没有人想过,在战斗中活着取得胜利远比牺牲生命以致失败难得多。 引自 第四章 波斯战争以后 帕萨尼亚斯的儿子顺利长大成人,继列奥尼达的儿子之后登上了斯巴达的王位。他为自己的儿子,也就是为帕萨尼亚斯的孙子取名帕萨尼亚斯。60多年之后,这位帕萨尼亚斯登上斯巴达王位。 帕萨尼亚斯的孙子成为国王以后,曾尝试改革监察官制度,但终究没能撼动早已植根斯巴达社会的这个牢固的壁垒。最危险的事情莫过于将生杀大权交给所谓有使命感的人。 引自 第四章 波斯战争以后 写完对地米斯托克利的评价和他的死亡之后,历史学家修昔底德这样结束对这个时代的描述: 就这样,斯巴达人帕萨尼亚斯和雅典人地米斯托克利走完了他们各自的人生。 两人都为希腊争了光。他们的光辉不仅留在他们大有作为的时代,也留给了此后的希腊。 人可以成就伟大,同样难免做出愚蠢的行为。 人总是充满矛盾。为了让矛盾的人类觉醒,为了让矛盾的人类充满理性,“哲学”应运而生。 而对人类智慧和愚蠢等所有事件做出的描述,就是“历史”。 创造“哲学”和“历史”的都是希腊人,这绝非偶然。 引自 第四章 波斯战争以后
69人阅读
空白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四章 希波战争以后——年轻的斯巴达将军
帕萨尼亚斯案件给斯巴达带来了两个后果: 第一,从爱琴海到黑海的所有要地都掌握在斯巴达的竞...
-
第四章 希波战争以后——提洛同盟
命名为“提洛同盟”是因为同盟的本部设在提洛岛上,那是一个因阿波罗神而闻名地中海的岛屿。 ...
-
第四章 希波战争以后——英雄的余生
-
第一部 伯里克利时代
建立繁荣昌盛的国家需要两类人:一类是为走向繁荣开辟道路的人,另一类是为实现繁荣夯实基础...
-
第二部 伯里克利以后
以上两段民主政体有效运作的时期,共计50年。50年之后,雅典经历众愚政治时期直到在伯罗奔尼...
> 查看全部25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