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庸之恶
阿伦特在她的文章和专著中将艾希曼刻画成一个思考能力有限且单调乏味的公务员。
她指出,“他真的没办法说出哪怕一句不是陈词滥调的话”。她还写道:“听他说话的时间越长,就能愈加明显地感觉到,他演讲能力的欠缺与他思考能力的缺乏是有关系的。也就是说,他缺少站在其他人的角度进行思考的能力。”
接下来,她给出了那个激发最多争议的结论:“尽管检方付出了百般努力,但每个人都能看出,这个人并不是一个‘魔鬼’;不过,的确很难让人不觉得他其实是一个小丑。”
事实上,这个看上去平凡无奇的人恰恰体现了“平庸之恶”。
她强调说,驱使艾希曼去行动的因素并不是意识形态上的信念以及对犹太人的仇恨,而是对名利的追逐,以及在纳粹官僚体系中往上爬的愿望。
她写道:“除了超级勤奋地寻求个人晋升外,他没有任何其他动机。”换句话说,如果任何其他群体——无论他们隶属何种民族、信仰何种宗教——像犹太人那样成为纳粹政权的目标,他也会将属于该群体的数百万人送上黄泉路。
18人阅读
鹏庸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艾希曼的策略
[纳粹猎人] 艾希曼竭尽所能地想要淡化他在犹太人大屠杀期间的作用和影响,并且否认他曾持有任...
-
杀人机器中的部件
阿伦特将艾希曼描绘成把犹太人送往死亡集中营的“最重要的传送带”,该说法暗示了这个接受审...
-
平庸之恶
-
平庸的恶魔
从半个世纪后的观点出发,我们可以负责任地说,艾希曼体现了这两种针锋相对的解读——阿伦特...
-
只有极少数人需要负责吗
判决本身几乎无法让任何人感到满意。有五个被告以自由身离开法庭,其中三人被判无罪,两人因...
> 查看全部31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