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时期”开始的标志
康德1770年《论感觉世界与理智世界的形式和原则》
这篇论文的重要之处,在于康德严格地区分了知性与感性,或者说是提出了某种感性与知性的绝对非连续性的新观点。康德把感性看做是主体的接受能力,经由这种能力,对象才可能影响到主体的表象;知性则是主体的另一种能力,主体凭借这种能力可以表象那些无法由感性获得的东西。理智世界与感觉世界有着各自不同的对象和法则,感性的对象是现象,知性的对象是本体。在康德看来,对两者的严格区分恢复了古代哲学的高贵的思想任务。真正的形而上学是不掺杂任何经验性原理的。此外,康德还把时间与空间看做是感性的主观形式;并认为道德原理是知性的,为我们提供道德判断基本原理的道德哲学属于纯粹哲学,只能由知性去构建。 引自第47页
58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