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地域性文化的背景......312
P313罗泰的论述中指出了重要的一点,即文化融合的过程或者叫“同样化过程”并没有因为公元前771年西周国家的灭亡而结束,而是采取了一种略为不同的途径,在东周时期继续进行了很多个世纪。……在春秋时期,我们注意到周的器用限定制度在周人世界全域内得以实行,这个制度规定主要青铜器如鼎、簋的使用数目必须与所有者的社会地位相一致。事实上,只有到春秋时期,通过标准组合的器皿的使用,在周人世界每一个角落中的贵族的社会地位才变得可以比较。这种随葬青铜器所表现的广范围的对同一种礼制决定系统地遵守甚至在西周的大部分时间内都是看不到的,而是直到公元前771年王朝灭亡后才逐渐显现。鉴于这一时期的政治现实,在这种限定规则的传播中并没有出现一个中心驱动力;相反,我们所能见到的可能只是一种自发的过程,也就是说,共同的周人文化传统在新兴的政治中心受到了推崇与遵守。因此,尽管政治上并不统一,但共同享有的文化价值却将周人世界的贵族们联系得比从前更加紧密。 这种现象在遍布周人世界的物质遗留中是清晰可见的。……在周人世界的东部,这样的规则不仅在薛国墓地中得到了明确反映,即便是像莒和鄅这两个可能起源于东夷的诸侯国亦不例外。最能说明问题的要属南方的情况,在那里,周人的器用限定制度甚至被楚国所采用,长久以来,楚国即便不是以整个周人传统为敌,至少也是与西周国家相仇视的。在春秋时期,楚人发展了一些与众不同的被称作“楚式青铜器”的铜器类型,……但是它的数目也坚持了周人的器用限定规则。 罗泰视这种普遍接受周人器用限定制度的现象为“一个潜在的共同的政治宗教价值系统及贵族社会组织中的同一体”的反映。依我之见,东周时期持续的文化交融只不过是西周国家通过姬姓亲属的扩散以及姬姓与非姬姓贵族之间的联姻所带来的种族融合在物质文化上的反映…… 引自 第三节 地域性文化的背景......312
85人阅读
羊牛下山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二节 共同的西周经历......304
P304……在西周王朝灭亡后的数世纪中,我们实际上目睹了这种以“华夏”观念为代表的文化自我...
-
第二节 共同的西周经历......304
P309……在对戎狄不公正的攻击的背后,实际上有一个正在进行的历史过程,即中国北方的本土居...
-
第三节 地域性文化的背景......312
-
第二节 周在南方......339
P341长江中游和淮河-长江三角洲这两个区域因为长江而自然连接。不过史念海指出,古代这两个区...
-
第二节 周在南方......339
P343显然,西周早期时,长江三角洲地区便已受到北方周人青铜文化的强烈冲击。这一时期北方和...
> 查看全部48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