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8 元·霁蓝釉白龙纹梅瓶 / 145
肥界 (肥界本界)
088元·霁蓝釉白龙纹梅瓶」151 陶瓷中的蓝,主要是用金属“钴”元素来着色,实物里最早见于唐三彩器中的应用(图4)。当时的钴蓝非常名贵,只在少部分的唐三彩中出现,后世收藏对于这类器物推崇备至,素有“三彩挂蓝,价值连城”之赞叹。不过唐三彩中的钴蓝是在低温铅釉中的呈色,虽有绚丽之感,但缺乏沉着色调,尚不够成熟。 我国高温蓝釉瓷器最早诞生于元代的景德镇。明初,曹昭在《格古要论》中就曾提到,说元代“有青、黑色戗金者,多是酒壶、酒盏,甚可爱”。“青、黑”指的就是这“蓝釉”,青花就是蓝花嘛,古今叫法有些差异。这种元代蓝釉描金器物传世非常罕见,屈指可数。比如1964年,河北保定窖藏出土的蓝釉描金朵云纹画[y]和月影梅纹杯等等,都属这类(图5)。 元代蓝釉器中还有一类更为高档和罕见的品种,它首先是在做好的瓷胎上,用刀铲出一个大致的轮廓,然后再用一种特殊的白瓷泥,在之前刻好的凹处堆塑出纹饰,最后还要用硬物在上面画出细节,比如龙鳞、凤羽等。这些都完成以后,在纹饰上施透明釉,剩余的部分施钴蓝釉,入窑在1300℃左右的高温下一次烧成(图6)。由于这种工艺的作品非常少见,其他时期也不见,所以没有一个专业的称谓,以至今天我们姑且把它称为“蓝釉铲地塑白”。扬州博物馆收藏的这件龙纹梅瓶就属于这个品种。 这种工艺即使在今天听起来也非常繁复,在六七百年前制作出来,难度可想而知。这种工艺不但费工,还非常费料。大面积涂抹的钴蓝料都是从国外进口的,非常昂贵。如果用它来烧造青花瓷,同样多的青料可以描绘出多件器物,而生产这种蓝釉堆白器物,则生产不了几件。所以在元代,蓝釉器物无论是描金的还是塑白的,都应该只有宫廷贵族们才能享用,一般阶层是享用不起的。 这件梅瓶最夺目的还是器身装饰的这条行龙。龙的出现,源于我们民族的情感。中华民族在其幼年时就选择了龙作为图腾,由模糊到具象,由随性到专注,用了几千年的时间,龙的形象才一点一点地完善,最终成为中华民族的标志和象征。在距今六千多年前的仰韶文化,以及五千多年前的红山文化里,我们都能看到龙的样子。商周战国、两汉隋唐、宋辽金元,龙纹的出现多得更是不胜枚举。 元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个极为特殊的朝代,较之其他骑马民族,蒙古民族的游牧性质更为纯粹。与宋相反,元代强调武治,疆域最大的时期,国土有3300万平方公里之多!蒙古人自古还有经商习俗,元朝统治者因此格外重视商业和手工业,所以元朝除了疆域广袤以外,还是当时世界上最为富庶的国家。如此强大的背景之下,元代器物上开始大量流行龙纹乃是必然。元朝之龙保留了汉唐之风,又在其灵动之上多了几分凶猛和自信。扬州博物馆的这件国宝梅瓶,白龙整个置身于深蓝背景之中,正是《易经》中“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的表达。九五位乃君位唯我独尊、 引自 088 元·霁蓝釉白龙纹梅瓶 / 145
40人阅读
肥界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086 西周·玉组佩 / 119
128国宝100·第四卷 直至商代,玉器可以通灵,与神沟通,这是神玉时代的精髓;到了周代,玉器...
-
086 西周·玉组佩 / 119
墓葬中都有玉覆面出土。礼玉主要有璧、戈、琮、钺、戚等,大部分晋侯和夫人墓中都随葬有玉戈...
-
088 元·霁蓝釉白龙纹梅瓶 / 145
-
088 元·霁蓝釉白龙纹梅瓶 / 145
088元·霁蓝釉白龙纹梅瓶13今的许多珍贵器物,十之八九都与饮酒相关。这件霁蓝釉白龙纹梅瓶在...
-
089 南宋·龙泉窑青釉荷叶盖罐 / 155
且本来准备当天下葬的死者也就没法下葬了。其实王家人不知道,他们挖出来的东西根本不是什么...
> 查看全部25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