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明清两代之胥吏
如是多少年,才正式当官任事。国家养你在那里,担保你有大官做。政府的事,你都可知道,只让你从容一时期,这是一个很好的制度。明清两代,许多大学问家,大政治家,多半从进士翰林出身。并不是十年窗下,只懂八股文章,其他都不晓得。他们住京都,往往只携一个仆人,养一匹马,或住会馆里,或住僧寺里,今天找朋友,明天逛琉璃厂,检书籍,买古董。或者在当朝大臣家里教私馆。然而他们负有清望,是政府故意栽培的人才。在政府论,应该要有一个储才之所,把下一辈的人才培养在那里。培养他的学识,培养他的资望。如是才可以接上气。汉代培养人才的是掾属。唐代培养人才在门第。宋代培养人才在馆阅校理之职。到明清两代,始把培养人才的机构归并到考试制度里。 引自 己、明清两代之胥吏
43人阅读
Sylvia Z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丁、元明以下之省区制度
此如现在英国在香港,过去在印度,都设有总督,殖民地总督是直属皇帝的。在名义上,殖民地总...
-
己、明清两代之胥吏
进士等于如高等文官考试的及格人,监生等于是大学生,吏员则等于是公务员。这时尚不分高下,...
-
己、明清两代之胥吏
-
四、明代兵制
当时徐光启在南方,为此事屡上条陈,据他说:我们该从头练新兵,兵队数量不须多,每个兵都该...
-
四、明代兵制
站在历史立场看,应该有一历史的说法。所谓历史的说法,便是根据历史,把具体事实来说明。我...
> 查看全部12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