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的两种时间观念,「djet」和「neheh」
古埃及人用兩個詞來指稱兩種不同的時間:「djet」與「neheh」。這兩個詞無法翻譯成英語,當代人的心智恐怕也無法領會。在你我的世界,時間是一條直線,一個事件延續另一個事件;而這些事件的積累,以及有影響力的人所採取的行動,便造就了歷史。但對古埃及人來說,時間並非線性,而「事件」──「kheperut」──則是個啟人疑竇的概念。事件是異常,事件是脫軌,事件中斷了世界的自然秩序。古埃及人對歷史存在方式的定義與我們不同。古埃及人從西元前三三○○年就在書寫,到了西元前三三二年──也就是遭到亞歷山大大帝征服時,他們仍然在書寫。但放眼這三千多年,他們卻從未寫出任何在現代意義下堪為歷史著作的作品。
「Neheh」是循環的時間,跟太陽運行、四季遞嬗,以及尼羅河一年一度的洪水有關 ;它會重複,它會重現,它會重生。另一方面,「Djet」則是不變不動的時間;每當舊王死去,他便會進入「djet」,這是諸神的時間。神廟過的時間是「djet」,金字塔、木乃伊與王室藝術亦復如是,不時有人將這個詞翻譯為「永恆」,但「 djet」同樣能用來描述「完滿」的狀態。也就是說,處在「djet」的事物已經完結,但不會消逝,而是永存於當下。
諸神創造的這個世界並非永恆。借埃及學家艾瑞克.霍農(Erik Hornung)的話來說,世界是座島,「介於空無與空無之間」。我們生活的這個地方將會消失。但古埃及人並不執著於預測其未來,就像他們對過去的分析、回想並不關心。也許當時間並非線性時,會比較容易聚焦於當下。芝加哥大學學者雷蒙.約翰遜(Raymond Johnson)曾經寫道,古埃及人「視正常的時間為循環,表述著無止境重複的現在」。約翰遜相信這是對南方地貌的本能反應。根據他的觀點,「neheh」的靈感得自於河谷的循環,而「djet」則反映沙漠的無時間性。正是這種極為不同的地貌之 接近──從「陪葬」到田野的劇烈轉折──讓埃及人能夠擘劃出兩種時間。無論在上埃及何處,你都能從永恆走進當下。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