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摘录
这一年来,我与妻子在家里淋着恶意形成的倾盆大雨,每天都像落汤鸡。雨滴穿透屋顶,直接打在我们身上。 引自 序 曲 “一般人会试图在人际关系中寻求满足,例如互相帮助,或是互相关爱。即使是优越感或嫉妒之类的负面情感也是生存的原动力之一。然而,在‘没有良心的人’眼里,这些情感毫无意义,他们唯一的乐趣……” “是什么?” “在游戏中获得胜利。在控制游戏中成为赢家,是他们唯一的目的。” 引自 序 曲 一名记者注意到我们 ,犹如玩捉迷藏的孩童般,无礼地指着窗户嚷嚷“在那里”,随即起身,将巨大的摄影机对准我们。周围的人跟着喧闹起来,摄影镜头恍若瞄准我们心脏的枪口。 引自 序 曲 不过,人类的年龄和品质不见得成正比。年纪大不代表优秀,只代表血管、内脏等肉体器官的使用时间较长。 引自 第一天 人类的生死与衣服颜色并无直接关联,黑衣没有缓和悲伤的效果,鲜艳衣服亦不会伤害死者。 …… 人类重视‘科学’与‘资讯’,却又放不开‘运势’与‘迷信’。 引自 第一天 壅塞是人类最糟糕的发明。 引自 第一天 法院只是国家及社会为了避免流血冲突而设立的机构。没有一个受害者家属会自愿将凶手交给法院处置。所谓的审判,根本不是为了受害者家属而执行。 引自 第一天 任何对掌木又者不利的事情,都不会留下官方记录 引自 第一天 好想在眼睛上装雨刷。 引自 第二天 对拒绝发言或说话吞吞吐吐的人穷追猛打,是记者的拿手好戏。他们总是打着‘你有义务解释清楚’的口号,但我不由得怀疑,究竟谁有这种义务?而记者有什么权力提出这种要求? 引自 第二天 谁都有不想说、不想表达、不想被他人知道的一面。我实在无法理解,硬将这些事物摊在阳光下,到底有何意义?如果千叶是戴手套遮掩巨大的烫伤痕迹,记者会有何反应?‘强迫你取下手套非常抱歉。’要是他诚心道歉,或许还有救;‘既然是这么回事,你怎么不早讲?’要是他推卸责任,就无可救药了。这意味着他永远站在攻击的立场,不允许对方反驳或反击。即使犯错,也会将责任推到对方身上。 引自 第二天 勉强执行一套刚出炉的制度,往往会出纰漏。 引自 第三天 其实,人类具备的不是控制自己的能力,而是为失控寻找借口,及在失败后变更目标的能力。 引自 第三天 所谓的恐惧,不是发自意识,而是发自肉体。 引自 第四天 遇上无礼的外行人,该如何应对? 不外乎是让外行人吃尽苦头,明白实力的差距,俯首称降。 引自 第四天 死亡会带来寂寞与悲伤,却不是件可怕的事。 引自 第四天 灰暗无助的绝望故事其实跟天真烂漫的温馨故事一样陈腐,却容易让人误以为意境深远。愈是苦涩的作品,愈会发生评价过高的现象。 引自 第四天 努力在生活中获得快乐,是唯一该做的事。 引自 第四天 你们的警戒心没有想象中强,这才是人性。 引自 第五天 战争随时可能爆发,大伙只能想尽办法阻止。在大伙的努力出现效果时,才有所谓的和平。有人认为和平会让人变得浑浑噩噩,然而,和平其实是无数人共同努力才得以维持的现象。渡边老师的书里写着,浑浑噩噩的人想维持和平,根本是不可能的事。 引自 第五天 杀一个手无寸铁的人,跟杀一个握有武器的人,当然是后者更理直气壮。 引自 第五天 我又想起另一段话,来自渡边老师的书中,主旨在探讨:‘宽容的人为了保护自己你,是否该对不宽容的人采取不宽容的态度?’ 渡边老师的结论是否定的。宽容的人,不该为了不宽容的人变得不宽容。 不过,那并非正义必胜、人性本善之类太过理想化的高调。渡边老师的理由更悲观、更实际。他说,‘宽容’或许会因‘不宽容’失去宝贵生命。毕竟‘宽容’的武器只有‘说服’及‘自我反省’。但是,‘宽容’拥有逐渐削弱‘不宽容’的力量。‘不宽容’最后就算没灭亡,也会渐渐变得虚弱。渡边老师这句话像是在阐述道理,又像是单纯祈祷。 引自 第六天
83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