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城市保护的悖论
三座城市的经历展示了政治机制如何与不同的利益及政策倾向交织在一起,从根本上塑造了城市保护的政策过程。在北京,城市保护成为地方政府促进经济增长和塑造良好城市形象的工具。在备战奥运的过程中,很多历史建筑都被作为文化地标而被保护和重建;然而,市政部门间的功能性割据(functional fragmentation)阻碍了历史街区的有效保护。随着旧城的拆毁和新的仿古建筑的修建,北京的城市保护越来越流于形式,形成了符号式的保护。在芝加哥,城市保护以房地产增值和社区振兴为目标,而这些保护动机常常和种族不平等、绅士化(gentrification)等问题交织在一起。同时,以选区边界为界限的地域性割据(territorial fragmentation)使得城市保护成为市议员的特权,并阻碍了跨选区的保护动议的实施。因此,历史保护区大多位于单一选区内,城市保护呈现一种马赛克式的形态。在巴黎,城市保护给中央政府和市政府提供了争夺城市空间控制权的“舞台”。前者将文化遗产看作法兰西民族认同感的象征,并长期垄断城市保护的权力,而后者则在分权改革的过程中自主决策权不断扩大,并开始提出平衡城市保护和城市发展的新的政策目标。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层级性割据(intergovernmental frag-mentation)催生出了一种不同级别政府间竞争与合作并存的治理模式,促成了对于文化遗产的联合式保护。 引自 导论城市保护的悖论
88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