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笔记
相当立体的哲学科普书,并非完全聚焦于哲学家和哲学思想,而是通过一个个历史故事介绍了宗教 战争 科学对哲学发展的影响。 前十章记录了启蒙运动之前,哲学家们面对的种种困境,也体现了当时人们普遍的迷信思想,之后通过笛卡尔 牛顿 休谟 康德 黑格尔等人的著作和思想画出了整个哲学思想体系的脉络。
第一章 招人讨厌的哲学 苏格拉底不相信宗教能解决人生的意义,于是不断发问,最终被500人雅典陪审团处死。 第二章 征服者 不同于秦朝的文化统一,马其顿征服希腊城邦后包容各民族文化,亚历山大死后帝国很快分裂。 第三章 护教先锋 罗马虽是奴隶制,到社会高度法治,民主,建立了万神殿,不同信仰的人和平共处,基督教宣传人人平等,动摇了奴隶制,公元64年罗马大火,国王为洗脱嫌疑,宣布是基督徒防火。 第四章 神的天下 君士坦丁再次统一罗马后宣布基督教为国教,据说是开战前梦见了基督与十字架。 第五章 异教徒们 基督教在军队的保护下迫害异教徒,公元415年毁掉亚历山大图书馆,哲学家们逃往边境,另一边波斯帝国被信仰真主的阿拉伯人打败,阿拉伯人宽容异教,公元830年建立智慧管,招募哲学家翻译。 第六章 神们自己 13世纪,欧洲早已分裂成多个国家,教会凌驾其上,学者以哲学研究教义,证明上帝的存在,称为“经院哲学” 第七章 天国王朝 13世纪教会权力达到巅峰,财产 土地占到全欧洲三分之一,相较于现实,百姓更在乎天堂,所以教会大量敛财,教皇下令清除异教徒。 第八章 信仰与反叛 教会垄断圣经解释权,通过什一税 赎罪券等敛财,马丁路德贴出缴文对抗教会,教会开始分裂。 第九章 奇怪的论调 第十章 从怀疑开始 笛卡尔提出我思故我在,我的思考推论出我的存在。 第十一章 理性主义 哲学必须是经得起怀疑的结论,笛卡尔从欧氏几何获得灵感,认为需要先有不言自明的公设才能推导出整个哲学世界,于是提出我思故我在。 第十二章 形而上学 笛卡尔认为存在高于客观世界,统领一切事物的真理。 第十三章 二元论 笛卡尔只知道自己的世界存在,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存在,这包含了二元论,内衣和外界的二元,唯物 唯心则是一元论。 第十四章 唯我论和目的论 唯我论认为我确认我存在的时候外界是否存在我不知道,目的论认为世间万物都为某个目的而存在,二者结合则一切外物都是为了自己。 第十五章 寒冬夜行人 斯宾诺莎是笛卡尔思想的继承者,他也认为世间必须有永恒 不可分割得神,我们都是其一部分,即是是恶也是为善的目的而存在。 第十六章 二虎相争 洛克认为如果存在先天真理容易被独裁者利用,不存在这种概念,数学派则认为科学派的推论建立在事实之上,归纳法不能穷尽一切,永远可能出错。 第十七章 特立独行 第十八章 旷世奇才 牛顿的《原理》,让科学派相较于数学派有了优势。 第十九章 机械论 力学理论让哲学也深受影响,经验主义 理性主义都在寻找真理,但机械论认为不存在真理,包括人的行为等一切都是力的作用而得出。 第二十章 决定论 根据机械论便可推出决定论,从宇宙大爆炸开始一切都是决定好的,那么没有自由意志的人还需要对行为负责吗。 第二十一章 通往怀疑之路 休谟是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家,认为有两种可信的知识,一种是完全不依赖经验的,比如几何,一种是我们感受 看到的经验,而因果律是关系到具体事物的,要依赖经验,但因和果不能通过观察发现关系的必然,所以不属于经验。 第二十二章 哲学怪兽 因果论意味着决定论,意味着人没有自由意志。而决定论推不出因果论,因为万事万物如果都决定好,那么就不存在因果了。 第二十三章 还忘了一件事 第二十四章 他 救世主 康德认为世界的真面目叫物自体,人永远无法认识,比如时间 空间 意识,用来认识的机关叫先天认识形式,比如因果律 ,看到的世界叫表象,所以任何形而上学的问题并不存在于表象世界。 第二十五章 康德的现实意义 康德研究的意义在于对于不可知的,如上帝 阴谋论 四维空间,没有研究意义。 第二十六章 那个年轻人 康德提出的物自体是把人的认识限定起来,而需要限定认识才解决的哲学问题说明问题出在认识上,黑格尔提出我们是世界的一部分,我们的研究也在改变世界,世界的变化让我们得研究继续,这就是辩证法,在冲突中得到更好的理论,过去哲学家认为真理是静止的,而黑格尔认为哲学是自我发展的,黑格尔是唯心论,认为发展的力量是绝对精神,这也是世界本质,世界完成自我认识就是万物归一,人只是棋子,而黑格尔认为自己是实现绝对精神,终结哲学的人。 第二十七章 傲慢与偏见 第二十八章 悲观主义 叔本华是康德的继承者,反对黑格尔,认为物自体是宇宙唯一的生命意志,是痛苦的根源,人生只能在痛苦和无聊之间不停摆动,做任何事都是生命意志的体现,甚至自杀也是服从于生命意志,叔本华认为只有像苦行僧一样禁欲 提高道德才能脱离生命意志的控制。 第二十九章评价叔本华 第三十章 阴影中的危险 叔本华的悲观主义把非理性放在了理性之上,那么人失去了理性还是人吗。 第三十一章 瞧 这个人 第三十二章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尼采崇拜叔本华,结论都是散文式的认为不存在真理,寻找真理是为了活下去,认为权力意志的生命的本质,崇尚精英道德,认为禁欲也是逃避,应该迎战痛苦。 第三十三章 被侮辱的与被损害的 第三十四章 科学君 第三十五章 伟大的进化论 达尔文认为每代都有一定的变异,大自然具有很高的淘汰率,适者生存。 第三十六章 进化论的影响 第三十七章 辩证唯物主义 黑格尔认为决定历史发展的是绝对精神,马克思认为是生产力。 第三十八章 英国段正淳 第三十九章 生活在别处 第四十章 逻辑实证主义 罗素和他的学生维特根斯坦都认为科学严谨是因为多次实验得出相同结论,而哲学诉诸于语言所以尝尝模棱两可,但当他们将语言规范之后发现不同的语境也会让语言有不同含义,所以维特根斯坦认为哲学不能严谨的解释世界只能描述世界。 第四十一章 实用主义 逻辑实证主义看到了科学的严谨,而实用主义看到了科学的实用性,效果好的就是真理,真理会不断变化,在西方盛行,从小的地方着手改变。 第四十二章 科学说 我不信先验理性 高斯发现非欧几何,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证明了几何 时间空间的概念并非真理。 第四十三章 科学说 人的认识能力有局限 相对论中光速不变证明我们对宇宙的认识很有限,量子领域发现存在真正的随机,不存在因果。 第四十四章 科学说 我自己也不靠谱 科学并不能造出毫无误差的尺子,也不能排除所有实验干扰,实验次数只能接近真理,波普尔提出证伪主义,而科学理论被相互取代的选择是实用主义。 第四十五章 实用主义的科学意味着什么 第四十六章 非理性 心理学就是用实用主义告诉我们怎么选择更舒适,而不是辨真假。现代哲学也没有黑格尔时代的统治级别学说,并且认识论大多诉诸于非理性,所以没有形而上学的严谨推理,多是断言。如萨特 加缪的存在主义,认为真理需要每个人自己去寻找并负责。 第四十七章 主观真理 哲学研究什么知识才是真理,但确认知识本身的也是知识,所以不能证明自己,哲学可能只存在主观真理。 第四十八章 中国哲学 中国哲学主要是主观真理并且注重个人的指导。 第四十九章 暂时的结论 客观经验世界是可以反复检验以理性的语言交流的知识的合集,但总是片面的,用不同的工具,如相对论 经典力学得出的结论不同,主观经验世界也可以用理性去描述,如艺术 幸福,但效果有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结论,非经验世界,如宗教 形而上学我们无法感知。 以上是三种世界观,对应的三种认识论,对于客观经验世界,最好的代言是科学(经验主义),对于主观经验世界可以选择实用主义,因为理性对主观经验世界和非经验世界描述有限,所以我们可以根据实用主义选择相信主观真理。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