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例
li
读过 脂砚斋评石头记(上下)
一部红楼,可谓百读不厌,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评价其“全书所写,虽不外悲喜之情,聚散之迹,而人物事故,则摆脱旧套”,且“悲凉之雾,遍被华林,然呼吸而领会之者,独宝玉而已。” 同样的悲喜聚散,落在每一个人身上,都各不相同,都一样沉重无奈,然而,曹公也让我们看到了美,看到了爱,即便最终依然是失去,也在心底留下了印记。 开篇凡例:“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年所有之女子,一一细推了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哉!”,作者自述撰书缘由,是为闺阁立传,红楼之中,真真假假,写与不写,曹公自有深意,时人与后人亦有无数解读,不过,只有自己细细读来,才能领会其中的乐趣。 个人感觉,不去深究脂砚斋到底是谁(兄弟、叔辈、乃至湘云等),脂评的内容还是比较靠谱的,希望能够坚持读完吧! “何非梦幻?何不通灵?作者托言,原当有自。受气清浊本无男女别。”——这段应该就比较贴合原意,在曹公笔下,每一个人物都是鲜活灵动的,无关性别,不分清浊,既没有完人,也没有十足的恶人,每一个人物都真实得如在眼前,令人唏嘘。 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 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 谩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23人阅读
li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凡例
-
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第一回前半部分借顽石开篇,僧道将灵性已通的顽石化为晶莹美玉,携至昌明隆盛之邦(长安),...
-
第二回 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此回亦非正文,借冷子兴之口交代故事背景,在回前批语里,脂砚斋对曹公的构思之妙、笔力之奇...
> 查看全部25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