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母亲与女儿的厌女症
1.女人的厌女症从母亲处学来。母亲通过厌恶女儿的“女人味”而在女儿心中根植自我厌恶的意识,女儿则通过目睹母亲的不满足不如意而轻蔑母亲。当少女迎来初潮告诉母亲时,如果母亲用一种仿佛看到秽物的语气回答“你也终于成了女人了”,这会让很多少女受伤吧;要是女儿被母亲告诫“好好收拾卫生用品,千万别让爸爸哥哥弟弟们看见”,这会让少女不但不能为自己身体的变化而喜悦,反倒怀有一种必须对他人隐藏的羞耻感吧。 2.女儿一边视母亲为“不想成为那样的人”的反面教师,但同时也知道要想解除母亲的束缚必须借助他人(男人)之力,对这种只能委身他人的人生深感无力,而且,她还预感到,自己委身的那个男人,或许与不合理地支配母亲的父亲一模一样,为此而恐惧不安。 徒劳地看不到出口的无尽循环。 引自 作为反面教师的母亲 1.社会上一边对成为母亲的女人道喜,不把没做母亲的女人当“成人”对待,但却一点也不去分担母亲承受的重负。 2.在近代之前,支配阶层的女人只管生,孩子生下以后自然有人来养:而下层百姓家的孩子,则无需费时费心,自然就会长大。前近代的女人们,没有近代之后的女人那么多烦恼吧。而且,在一切都被决定、女儿只能有与母亲一样的人生的社会里母亲和女儿无需相互竞争。或许可以说,前近代的女人们有苦劳,但没有苦恼。 3.对于自己付出的代价,母亲想让孩子来补偿。如果是儿子,补偿方式简单明快,即,出人头地,将母亲从蛮横粗暴的父亲手中拯救出来,终身恭顺孝养。在父权制度之下,母亲的最终胜利和最大报酬,就是把儿子培养成一个恋母情结的孩子,让儿子继承家业以后,自己登上“家业继承人之母”即皇太后的地位。 4.现在,女儿终其一生为母亲的所有物,并不因为出嫁了,女儿便可以免除娘家父母老后的护理义务,母亲也指望女儿来照料自已。在过去十年里,“希望接受护理”的家庭成员顺序中,第一位从儿媳变成了女儿。与此相应,实际上由女儿护理父母的比例也增加了。 5.可是,女儿还是与儿子不一样。女儿要回应母亲的双重期待,既要像儿子,又必须做好女儿。女性的选择可能性扩大的时代,同时也是“作为女儿”和“作为儿子”的双重负担使女儿的负荷更为沉重的时代,假如是一个既有女儿也有儿子的家庭,母亲会为儿子倾注更多的精力财力,这使女儿的角色更加微妙复杂。女儿必须回应母亲的期待成为优等生,但为了不至于威胁到母亲更溺爱的儿子的地位,又要费心使自己的成绩不要超过哥哥弟弟。 引自 母亲的代价 1.儿子无论实现了什么,母亲都无需与他竞争,性别在这种时候起到便利的缓冲作用。但女儿不同。因为同为女性,母亲无法为自己找到借口。当然母亲可以为自己辩解,自己当年没有后援,女儿的成就也是靠了自己的支持。可是,成功的毕竟是女儿,不是自己。 2.母亲之所以为母亲,是因为她实现了被男人选上的价值(即使并不满足)。如果女儿没有实现这一种价值,不管她多么能干有为,母亲也可以一生都不把她当作一个成人。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不把女儿当成人,同时也就是确认女儿还停留在自己的领地里。没有当上母亲的女儿,即没有像自己那样背负作为母亲的辛劳的女儿,母亲决不会承认她是一个真正的成人。 引自 母亲为女儿的幸福高兴吗 1.憎恨父亲的儿子,不会责怪自己吧。父子关系与母女关系的决定性差异,或许就在此处。憎恨母亲是不被原谅的,不管出于什么理由。仅仅因为憎恨母亲,女儿就得把自己当作非人”一般引以为耻。为什么?因为母亲既是压迫者,又是牺牲者。在佐野的书中,比起对母亲的憎恨,更多的是充满了对自己的谴责。 2.当母亲不再做母亲了,女儿才终于从女儿的角色里解放出来。 3.可是,死者也会成长。女儿的母亲,存在于女儿身体之中。在与她的反复的对话中,我体内的母亲在慢慢发生变化。 无论是回应母亲的期待,还是背叛母亲的期待,只要母亲还活着,女儿就不可能逃离母亲的束缚,无论是顺从还是叛逆,母亲都一直支配着女儿的人生,直到死后。女儿对母亲的怨恨,表现为自责和自我厌恶。女儿无法喜欢不能爱上母亲的自己,因为母亲和女儿互为分身。对于女儿,厌女症总是包括母亲在内的自我厌恶。 有解决办法吗?正如信田所言,母亲向女儿,女儿向母亲,相互告诉对方,“我不是你。”我们只能从这里开始。 引自 母亲与女儿的和解
52人阅读
好好吃饭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七章 春宫画的厌女症
1.“女人寻求关系,男人追求占有。” 2.男人对妻子施暴或逼复婚而杀妻,如果视为出于男人对女...
-
第八章 近代的厌女症
1.对于厌女症的男人,只有一个女人不能入侮辱的对象范畴之中,即“母亲”。 生我养我、不惜辛...
-
第九章 母亲与女儿的厌女症
-
第十章 “父亲的女儿”的厌女症
1.将厌女症植入母亲脑里的,是她的丈夫。母亲为父亲的厌女症的代理人。女儿通过父权制代理人...
-
第十一章 女校文化和厌女症
1.女校文化在男人媒体中堂而皇之登场,当然是因为作为媒体受众的女性群体的存在感的提升。更...
> 查看全部16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