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與無為
老子之書在日後被冠以《道德徑》之名,意即「道與德的經典」。「道」與「德」這兩個關鍵概念緊密關聯。老子說:「孔德之容,惟道是從。康德謨(Kaltenmark)對「道」與「德」的關係有很好的詮釋: 「德」的概念總是蘊含效能及專屬特性。每個生物體都擁有某種天生或是後天得来的能力,这就是它的「德」。所以「道」與「德」在意義上彼此相近,但是「道」是宇宙遍有、未受定的秩序,而「德」則是使個人能夠完成特定行動的美德或潛能。 我們或可將「德」視為「道」之應用。當人在行為中運用「道」,他們即獲得「德」。如果其他生物的存在方式表現出「道」,它們同樣也是「德」的例證。沿此脈絡,「德」定義萬物存在之「應有的模式」。 引自 「德」與無為
56人阅读
张达玮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自然主義觀點之天
說、故、喜、怒、哀、樂、愛、惡、欲以心異。心有徵知。徵知,則緣耳而知聲可也,缘目而知形...
-
墨子的政治哲學:實用主義的威權統治
何以墨子意欲消除治理觀念的差異,或說意欲建立心思的統一?他的理由再度是指出當天下所有人...
-
「德」與無為
-
「德」與無為
老子思想中最強调的負面性道德原則就是「無為」。 根據王慶傑的歸納,「無為」至少有三種詮釋...
-
〈莊子〉的實在論
簡而言之,莊子秉持下列論點: 1. 實在論:「道」獨立存在於我們的視域及概念體系之外。「道...
> 查看全部14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