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令读者有身历其境的感觉
“当你把要说的文字变成形象,阅读就变得简单了。” - 何伊凡 《知行力 :重新定义成事逻辑》 无论是写和讲,用形象化的表达方式,对方会更清楚我们想表达的意思。但很多时候,我们却会见到类似的语句 :“这葡萄酒色泽很好,味道也不错。” 那究竟是什么样的色泽? 什么味道呢? 要远离下面这三个写作习惯,因为它们会削弱了形象化 : 第一 : 语言模糊 下面这些字句,都不能确切地把状况描述出来 :几乎、可能、部分、主要、大概、相对而言和比较等。 第二 :用词陈旧 下面这些四字词,没有冲击力 : 他在创业路上迈出了第一步,但并不能稳操胜券。因此他兵来将挡、保持乐观,但这知易行难。 第三 : 不当地使用形容词 比如“我爱我的女儿”意思已经很清楚。如果改成“我非常/高度/极为爱我的女儿”,反而模糊了表达。 除了避开书中提到的误区,我会利用五感的描述,使表达更加形象化。 五感就是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 不一定要完全用上它们,只要用上其中两三感就可以了。 比如要形容一杯红葡萄酒 : 视觉 :红宝石的颜色。 听觉 :听到酒在摇杯时,撞击杯身的声音。 嗅觉 :浓烈的樱桃味。 味觉 :丰富的西梅味。 触觉 :杯子轻盈光滑的感觉。 多利用感官,避免使用虚空不实的形容,沟通会更有效率。
26人阅读
知识修养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读书搭建知识框架的好方法
“芒格会平行阅读多本书,让书中的知识连点成片,互相打通,成为一个网络。” - 何伊凡 《知...
-
阅读需要仪式感
何伊凡在《知行力 :重新定义成事逻辑》里,提到应付难拆的书时,要创造仪式感。 他说 :“阅...
-
怎样令读者有身历其境的感觉
-
文章的开头,还可以这样玩
“‘立规矩’就是通过一个具体设计让观众接受所要讲的故事设定,从而进入导演的语境。” - 何...
> 查看全部5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