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通过总御刹那及其次序,获得分辨智。通过总御刹那及其次序,获得分辨智。正如物质小到极限是极微, 时间小到极限是刹那。刹那是极微从一处移到另一处使用的时间。 而不间断的移动是次序。刹那及其次序并非是事物的聚合。一刻、一天和一夜等是知觉的聚合。确实,这种时间即使并非事物,仍然成为知觉依据语言知识的创造。对于展现知觉活动的世人,它仿佛是事物。 而刹那成为事物,便依随次序。次序具有刹那不间断的性质。瑜伽行者通晓时间,称之为时间。 两个刹那不会同时存在。没有两个同时共存的刹那次序,因为这不可能。后一刹那紧接前一刹那,这是次序。因此,玉 现在的刹那只是这一刹那,前后的刹那都不存在。故而它们的聚合不存在。 然而,应该说明已存在和将存在的这些刹那伴随变化。整个世界随着每一刹那变化。所有的性质实际上形成于刹那之中。通过总御刹那及其次序,亲证这两者,分辨智就会出现。 引自 第三章 随同心的抑止的刹那,活跃的潜印象和抑止的潜印象分别抑止和显现,这是抑止的变化。 在心的抑止的刹那中,三性变化不定,这时心的变化如何?随同心的抑止的刹那,活跃的潜印象和抑止的潜印象分别抑止和显现,这是抑止的变化。 活跃的潜印象是心的性质。它们不具有认知性,不能依靠抑止认知而抑止。抑止的潜印象也是心的性质。这两者的抑止和显现是活跃的潜印象这种心的性质减少,而抑止的潜印象显现。 ”随同心的抑止的刹那"意谓同一种心在每一刹那都在改变潜印象,这是抑止的变化。那时,心只剩下潜印象。这已在抑止的入定中说明它的寂静之流源自潜印象。 它的寂静之流源自潜印象。心的寂静之流源自潜印象,依靠不断修习而熟练把握抑止的潜印象。如果这种潜印象迟钝乏力,活跃性质的潜印象就会压倒抑止性质的潜印象。 心入定的变化是分散和专一分别衰落和兴起。 心入定的变化是分散和专一分别衰落和兴起。分散是心的性质。专一也是心的性质。分散的衰落意谓分散的消失。专一的兴起意谓专一的显现。心伴随这两种性质。同一种心伴随这两种成为自己性质的消失和显现而入定。这是心入定的变化。 进而,心的专一的变化是止息的和出现的认知相似。 引自 第三章
87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