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特组长说,“……有的时候,是有一些吞噬文明比我们协作文明中的任何一个发展都快,产生了极大的威胁。但如果一个文明知道自己的信念是什么,为什么选择 ,就不会因为一时发展的快慢而产生摇摆。 ……就是边界才让人有领地意识,才有因你多我少而引发的争夺,才有对扩大边界的热望。协助文明的信念其实不是划清每个人的边界,而是建立每个人的关系。 ……只有当两个人有了精神上的关系,才不会吞噬。关系和边界的区别在于,关系可以让两个人同时加强,边界只有你多我少。” …… 江流问:“特组长,你有没有想过,你们坚持选择了协作文明的路线,发展没有吞噬文明快,那你们会后悔吗?” "这是我们的选择。”特组长说,“选择协作,不是因为必胜,而是因为我们相信每个个体意识都应该存在,不应该被吞噬。这是信念,不是赢的赌注。” 引自 第十五章 使命 记得《未来简史》里作者就说过,我们征服世界的关键因素,就是让许多人团结起来,是具有灵活性的团结合作。这本书里,江流、齐飞、云帆三个独来独往不喜将心交给他人的人,因为合作,才能有最后平息大西洋联盟和太平洋联盟战争的结局。作者的价值观倾向很明显。
仁,二人也。什么是二人?就是关系。仁这个字造出来,就是要讲理想的关系。仁和礼不一样,礼讲的是秩序,仁讲的是关系。……这次听了特组长说的协作联盟的重点在于建立良好的关系。我一下子就通了。特组长可能告诉过我们的先人有关关系的重要性,因此在先贤师承中流传过这样的讲法,后来通过老子抵达孔子,孔子把所有说法汇集起来,就形成了有关仁的学说。“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就是这个意思。 齐飞说:“《礼记》里好像有一句:仁者,人也,亲亲为大。用良好关系解释起来也合理。” …… “一段良好关系”,常天说,“首先能让人面对自己缺损的部分,看清自己,建立更完整的人格;其次是能够确认彼此都能接纳对方的人格,这里面可能会有多词接近于抗拒的过程,得把自己比较内核的部分向另外的人打开;然后彼此都能接住,谁也没伤害、没抛弃对方,哪怕是很糟糕的状态,也能接纳。相互确认之后,又面临长久信任的考验。” 引自 第十六章 回归 借助江流、齐飞、云帆、常天的探讨,作者其实又谈了些关于古籍文化、心理学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亲密关系处理的知识。尤其常天在分析几个人的心理状态和成因,我一度怀疑我是不是在看KY的公众号。但这么写的确也没错,因为本书既然一个科幻的重要概念是信息子,这四个人可以用信息子在大脑内直接交流,越过了语言这一层矫饰,所以他们四个人是完全袒露在彼此眼中的。所以要想他们四个结成紧密的互相信任的关系,就必须先要体察、面对自己的缺损,看清自己,然后接纳彼此,再然后才能谈得上建立长久的关系,而结成紧密的关系,又才能做更大的事业。
突然发现,这部科幻小说,打的是科幻的幌子,探讨的分明是人的心理成熟和建立关系、维护关系的心理学议题嘛!
……这时他们才发现,大脑的感知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觉察力不断增强。刚开始几个人能“听到”的相互讲的信号,但时间越久,他们能互相察觉和交叠的个人思绪就越多。 那种感觉就像……就像进入黑暗里,眼睛最初只能看见几个人拿着的手电筒,以及用手电筒照耀的地方,但是越沉入黑暗就越适应黑暗,慢慢就能在黑暗里觉察勾勒出更多事物,看见彼此身上没有被照亮的部分。当眼睛适应黑暗,记能看见黑暗,时间久了甚至不再觉得黑暗,而能看清层层叠叠的事物。……江流能觉察出齐飞对第二天任务的不情愿,齐飞也能感到江流对家庭要求的回避。那种阴霾的情绪是他们平时谁都不说的。…… 只有沉入暗影世界,感知到心底的阴霾,才有忽然释然的感受。 原来我们能能再阴霾处相遇。 引自 第十九章 抉择 这段真的很感人。尤其最后一句。能看见你、能接纳你的不堪和破碎。黑暗里,也能相遇。
这部小说脑洞有点意思。人类文明的升级,依靠的其实是外星人的协助,而能够升级的原因,是因为信息沟通的高效增长。所以能学会用信息子沟通,是地球文明能迭代升级的关键因素。而小说中说的量子纠缠和跃迁,又有点类似于意识传输。设定有意思,就是结尾在联合国大会上,几人合力使得两大联盟停火,并且建立崭新的宇宙跃迁组织的过程,有点……“就这”的意思,意犹未尽,缺少更惊心动魄、冲破千难万险的波折感,胜利来得未免太快。结尾可惜啦。据说这是郝景芳宇宙六部曲的第一部。
70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