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母亲与女儿的厌女症 121
无论是回应母亲的期待,还是背叛母亲的期待,只要母亲还活着,女儿就不可能逃离母亲的束缚。无论是顺从还是叛逆,母亲都一直支配着女儿的人生,直到死后。女儿对母亲的怨恨,表现为自责和自我厌恶。女儿无法喜欢不能爱上母亲的自己因为母亲和女儿互为分身。对于女儿,厌女症总是包括母亲在内的自我厌恶。 引自 第九章 母亲与女儿的厌女症 121 将厌女症植人母亲脑里的,是她的丈夫。母亲为父亲的厌女症的代理人。女儿通过父权制代理人的母亲学到父亲的厌女症。再重复一遍,所谓厌女症,就是男人的女性蔑视、女人的自我厌恶的代名词。 “家庭暴力(domestic violence)”的定义,在2004年防止家庭暴力法得到修正以后,不但指身体虐待、经济虐待,还包括精神虐待在内。 引自 第十章 “父亲的女儿”的厌女症 134 有个可以随意嘲弄的女人在身边,可以让男人在一生中反反复复地确认自己的优越性,所以,男人不会放过他可以轻蔑的女人。确保一个这样的女人在身边,是男人确立自我身份认同的条件。 引自 第十章 “父亲的女儿”的厌女症 134 在父母教育投资偏向儿子的父权制社会中,丈夫的平均学历高于妻子,但这不是本人能力的问题,不过是性别差异的结果。可在具体的夫妻之间,却表现为个人间的权力关系。男人们忘记了,之所以选了“你这个蠢货”为妻,正因为是“蠢货”才选的,选择“聪明女人(此处仅指学历与自己同等或超过自己的女人)”的念头,压根儿从来就没有。 女儿一直目睹眼前的父母关系,为自己将来也会变成母亲那样而体味到一种绝望感。不过,女儿拥有不同于母亲的特权。第一,她可以以母亲为反面教师而拒绝成为母亲那样; 第二,她可以成为“父亲的诱惑者”,挤入父母之间,从而获得优越于母亲的地位。在争夺强者父亲的宠爱的竞争中,战胜作为对手的母亲,女儿就可以更加轻视母亲了。“我才不会像母亲那么失败,我更能抓住爸爸的心。”接受了教育的女儿代替没文化的母亲,“爸爸的知性和不被理解的孤独,我比妈妈更能懂得。”女儿与父亲结盟,一同轻蔑母亲。当父母不和时,女儿甚至批评母亲,“就因为你这么任性,爸爸好可怜。”坚决站在父亲一方。 就这样,女儿成了父权制下的“父亲的女儿”。 引自 第十章 “父亲的女儿”的厌女症 134
117人阅读
天广地阔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七章 春宫画的厌女症 92
女人寻求关系,男人追求占有”,小仓千加子一语道破。 在以“爱”为名的男女关系中,其根底里...
-
第八章 近代的厌女症 109
对“母亲”的最大侮辱是“娼妇”、“未婚母亲”,也就是在男人社会即父权制社会中没有登记注...
-
第九章 母亲与女儿的厌女症 121
-
第十章 “父亲的女儿”的厌女症 134
压抑母亲要求正义和公平的抗议话语,也就是承认女人的生命轻于男人,甘愿接受性别压迫。 对于...
-
第十一章 女校文化与厌女症 150
“女人早就开始建构无需男人的女人世界了,只不过在你的视界中成了死角,你没看见而已。” 在...
> 查看全部13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