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的庭园观
文人视天下山水为自己的庭院;山僧更视普天之下率土之滨无不为己所有,年年月月云游四方。笔者同样也是情不自禁视中国的风景为自己庭院的一介游士。但心态上决不挑剔,一旦说庭园便须奢华的颐和园或者北海,此类拘泥,丝毫皆无。自己既非文人,也非山僧,以自己平素在中国接触的经验来看,那些普通的文人或山僧,也都不觉得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小庭院有丝毫的必要。 日本可不一样,人人都想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别墅或是庭园,为此则不惜花费气力造一个园,然后把自己囚禁于此,这无异于作茧自缚。于笔者来说,天下所到之处,山水景色都可看作是自己的庭园,只要自己快乐,之后荒废也好,兴盛也好,大自然自会去解决处理,而且天下名山胜水无论人们如何宣传,尽可随其之便。即便看作自己的庭园,其实也是属于天下人所有,对所有人开放的。不过另一方面,文人对山水自然的热爱自然也会行诸笔端,无论赋诗作画,只要拿起笔来,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就不免会超过实际状况,不实乃至夸张的描写皆属家常便饭。常常见到文人在文章里随意描写,不顾事实,凭空打造出一个个虚假的山水名胜出来。苏东坡之赤壁,赖山阳之耶马溪,都属于此类典型,结果是因为文名太盛,文笔魅力远超庭园本身的价值。所以中国的庭园无论如何耗神设计,材料又如何铺张,结果皆随文人的心情好坏,笔墨一不小心就左右了庭园的价值。此类情况盖因文人对各类山水各有所好,见地心情也十分随意,毫无负担,不过随心所欲而已。且看天下的文人墨客所为,如倪云林,如沈周,如八大山人,如石涛等名工画师,天下山水任其摆布,画笔一挥,韵味皆具,结果是各地山水美与不美,全依仗画师个人的超凡气宇和巨大笔力,他们对天下山水的影响力需要特别加以留意为是。 引自 第十一章 文人化的庭园 137
55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