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石藏内助的一天》——审美和哲思的双重享受
我对短篇故事一直是有一种迷惑的。
短篇小说因篇幅所限,往往会给读者造成没头没尾的感觉。我私人觉得,短篇要么给我带来一种新鲜的审美享受,要么带来一些值得思考的议题;我暂时还想象不到阅读短篇还会有什么超出以上两者的体验。故而,如果两者都不满足,我便会觉得寡淡无味。
所以,我对那些两者均不满足的短篇充满疑惑,不了解为什么作者一定要采用如此困难的制式。
《大内藏内助的一天》用18页的篇幅同时满足了我的两项期待,我意外且惊喜,也是目前整本书里面我最喜欢的一篇。
--〉哲思
先说说这个小短篇的哲思。
在主子被陷害而死后,大石藏内助装作玩世不恭麻痹敌人,最终为主子报仇。短篇故事《大石藏内助的一天》便开篇于他报仇雪恨后,心里充满了成功的喜悦和道义的满足。
所以,在开篇主人公心里是对正义的确定感。这种确定感带来了极大的满足,一切看起来都无比圆满。然而,随着和同事们的讨论,3个情况的出现,彻底打乱了他的内心。
情况一:草民的“效仿”
因为大石藏内助这件事情,民间出现了很多效仿行为,各种混乱的社会事件层出不穷。当他对这种后续效应感到慌乱无措时,他的同事们却都表示全盘认可。
情况二:同事的批判
当初拟为主子复仇的人中有一些临阵退缩者,他的同事们对退缩者恨之入骨,而他却能体谅退缩者的身不由己。
情况三:行为的误读
在他装作玩世不恭麻痹敌人的期间,他其实曾有一段时间心灰意冷,他的同事们将其放浪形骸误读为一种忠义的手段,从而更加顶礼膜拜。
巨大的社会事件引发的混乱后果,应该归罪于他吗?他们成功者应该对失败者(退缩者)赶尽杀绝吗?他该如何面对滔天荣誉加冕后自身的神化?他那问心无愧的正义,在巨大的混乱面前似乎变得不再重要,而他本人是什么样的人,也根本不再重要。这种无力感和孤独感,被一个身在顶峰的人品尝到。在这一天里,大石藏内助从对正义感绝对确认开始逐渐滑落。
--〉美学
这个小短篇的氛围描写真的太妙了,想称之为“老梅美学”。不详细解读了,因为写出来有点像高中阅读理解;),其实大家都看得懂。
开篇的一棵安静的老梅树影是大石藏内助最开始安定心情的具象,而这颗树在结尾已经变成了寒梅。
太喜欢这一篇了,审美和哲思的双重享受,希望大家都能读一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