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因里希•伯尔(1983) 吴筠/译
費德外科 (Come, say hi to George.)
读过 巴黎评论·作家访谈6
《巴黎评论》:您愿意看到这个世界发生什么改变? 伯尔:你是说我们这个世界? 《巴黎评论》:是的。 伯尔:有个问题让我很困扰:这个地球,到底属于谁? 《巴黎评论》:您会说您自己是个乐观主义者吗? 伯尔:我吗? 《巴黎评论》:是的。 伯尔:我既悲观又乐观。 《巴黎评论》:既是悲观主义者,又是乐观主义者? 伯尔:我是幸存者的乐观主义;幸存下来的感觉,其实经常是非常糟糕的,当你意识到有多少人都没有活下来。我还是完整的,还能坐在这里。这就是我的驱动力,幸存下来的感觉。对于今天的年轻人来说,他们所面对的困难之一,就是他们没有这样的体验。不过对于那些经历过“二战”、从奥斯维辛集中营和政治谋杀中幸存下来的人来说,他们有一种特定的乐观主义,伴随着煎熬的内心。因为要撑过这样的艰难,不仅仅要靠运气和恩典,它也许还是残忍的生命力的证明。我不知道,我只是习惯于批判地去看事物。 引自 海因里希•伯尔(1983) 吴筠/译
61人阅读
費德外科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约翰·多斯·帕索斯 1969
《巴黎评论》:海明威读过巴比塞吗?多斯·帕索斯:据我所知没有。欧内斯特和我以前会相互读...
-
海因里希•伯尔(1983) 吴筠/译
《巴黎评论》:有很长一段时间,我注意到在您的作品中,有相当部分都在关注人的抵达与离开…...
-
海因里希•伯尔(1983) 吴筠/译
-
海因里希•伯尔(1983) 吴筠/译
《巴黎评论》:那您认为小说这种形式将会何去何从? 布鲁姆:我感觉,在美国,我们正日渐接受...
-
海因里希•伯尔(1983) 吴筠/译
《巴黎评论》:有时候,您会被拿来与海明威相比较,您觉得这比较有道理吗? 伯尔:我不这么看...
> 查看全部20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