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经济体制的后遗症
上述针对进口和出口的非对称性统治政策之所以在韩国可行,是因为在WTO(世界贸易组织)之前的GATT(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体制下,韩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地位被认可,韩国政府可以一方面以高关税控制进口,一方面给予出口企业一定的补贴,而发达国家被允许以较低的进口关税购买韩国产品。②虽然韩国的竞争国对此颇为不满,但韩国最大的出口市场美国对处于“贫穷”最底端的韩国给予支援和拥护。 然而,随着经济规模,尤其是贸易规模的扩大,韩国越来越难以继续维持封锁性的经济体制。随着韩国政府加入1995年成立的TO,经济开始向开放体制转变。在WTO体制下,韩国在进口和出口方面,无法继续实行对韩国有利的非对称性规定,否则将有可能遭受贸易对象国的报复,也可能会冲击对出口高度依赖的韩国经济。朴正熙时代经济高度增长的引擎恰恰是出口,出口的爆发性增长是基于极度歪曲的非对称性贸易体系。因此,如果想使经济恢复到之前的高速发展水平,应重新回归到之前的封锁经济,但是,从韩国的经济构造来看,这无疑是一种自杀行为。 事实上,在韩国转变为开放型经济体制之后,韩国政府仍然采取与过去相似的措施进行经济管理,并曾经由此引发了激烈的国际纷争。以大蒜为例,中国大蒜的价格远低于韩国国内价格,随着中国大蒜的大量进口,韩国本土的大蒜种植户遭受巨大冲击,2000年6月韩国政府针对中国产大蒜大幅提高进口关税,试图遏制大蒜进口。对此,中国在一周之后采取了报复措施,针对韩国产的手机和聚乙烯采取了禁止进口的措施。虽然韩国认为提高大蒜进口关税从而保护国内产业是符合WTO规定的正当性措施,但对高度依赖中国消费市场的韩国经济来说,却失去了对中国的协商权。当时韩国针对中国大蒜的年度进口额不过1800万美元,但手机和聚乙烯针对中国市场的年度出口额却高达8亿美元,为大蒜进口额的50倍之多。显然,韩国是“大蒜纷争”最大的损失者。最终,在“大蒜纷争”持续了两个月之后,双方达成协议,韩国政府重新降低了大蒜的进口关税,中国政府则取消了禁止进口韩国手机和聚乙烯的规定。 引自 计划经济体制的后遗症
80人阅读
懒残僧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经济民主化引起热议的原因
《正义论》(A Theory of Justice)的作者约翰·罗尔斯(JohnRawls)将正义的原则分为两个,这...
-
计划经济体制的后遗症
另外一个鲜为人知的事实是,朝鲜比韩国更早实行经济开发计划,截至20世纪70年代中期,朝鲜经...
-
计划经济体制的后遗症
-
进步左派的“朴正熙乡愁”
部分左派学者认为朴正熙模式是成功的模式,而成功的核心在于“财阀培育”。他们认为世界上最...
-
进步左派的“朴正熙乡愁”
全经联曾毫不客气地直指经济部门管理者,直言“满足于1%低速经济增长的公职人员,摘掉你们的...
> 查看全部18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