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否认的社会结构
沉默的双层墙壁【101-107】
【102】 作为共同否认的首要表达,沉默是一种集体行为,它包含了某个特定信息的发出者和接受者,以及双方通力合作以回避此信息。 【104】 合谋沉默所包含的彼此对立的社会力量之间的关系,究其本质,是一种对称的关系,因此,这一点造就了其对于不堪和不听双方的“对等保护”。 如果别人都不说,当然很容易做到不听,如果别人“不做”,也很容易不看。 引自 沉默的双层墙壁 101 【105】“双层墙体”的沉默
【105】二战大屠杀幸存者家庭的沉默 对幸存者来说,是对讲述过去的压抑;对他们的后代来说,则是对发现真相的恐惧。 引自 沉默的双层墙壁 101 否认在否认【107-109】
【109】 事实上,谈论房间里的大象如此之困难的原因,是“不仅仅没有人愿意听,而且没有人愿意谈论‘不听’这件事”(16)。换句话说,避免大象的行为本身就是大象!我们不仅避开它,而且我们一边这样做,一边否认,从而否认了我们的否认。 奥维尔称之为“双重思考”;或是“有意识地促使无意识,然后……对自己刚才实施催眠的行为失去意识”的能力。 引自 否认在否认 107 旁观者和帮凶【110-114】
【110】
社会关系和社会形势的结构特征,它们是影像一个人是否可能会参与合谋行为的最显著因素。
1)围绕在大象周围人们彼此间的社会距离很重要。社会意义上离得“越近”,我们越倾向于彼此信任,并因而越发开诚布公。催生沉默的正式关系和社会关系(如官僚机构)则不鼓励这种坦率的恶正式关系和社会环境(官僚机构)则不鼓励这种坦率开放,而是竭力促进噤声。
2)政治距离是另一个重要影响因素,相对于上级,我们更信任同级别的人。因等级森严而权力差异越大的社会系统,对其开放和坦诚的抵制越明显。
3)参与沉默合谋的结构新因素是合谋者的实际数量。
【112】沉默的旁观者之所以能成为帮凶,是因为当其他人看到这些旁观者对某些事物视而不见的行为,这些行为会进而鼓励他们否认该事物。 一方面是其他人明显对此置若罔闻,另一方面是自己对此有所认识,这两者之间的差异,产生了一种混淆感,并进一步增加了此人最终屈从于社会压力,选择否认的可能性。 引自 旁观者和帮凶 110 沉默如癌细胞般分裂增长【114-117】
【115】一个心理学影响 当一名员工在会议中看到另一位对明显听得很清楚的话充耳不闻时,那么这些话可能是无关紧要的印象,会在第二个工作人员的继续无视中得到加强。 引自 旁观者和帮凶 110 沉默强度不仅与参与共谋人数的影响,还受保持时间长度的影响。
【115-116】 如果其他任何否认形式一样,沉默可以自我强化。 保持沉默的时间越长,越难以避免地演变成为“用更多的沉默来掩盖我们的沉默”(28)。今天的沉默将使明天的沉默更难打破。 引自 旁观者和帮凶 110 塞缪尔·约翰逊(Samuel Johnson):沉默会自我繁衍。越长时间不说话,就越难找到可说的话题。
57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