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教社会主义”
p365
在东亚的现代化进程中,在越南和朝鲜,儒教由反抗殖民主义统治的志士担当;在中国,儒教一方面作为宗法的家长制伦理遭到批判,同时,革命后也作为政治思想和个人伦理而被继承;在日本,儒教一方面作为支持天皇制的忠孝伦理,残留了封建性,另一方面,对志士仁人对责任伦理和变革思想主体的形成又起到了积极作用。儒教有其错综复杂的样态,不能一概称之为封建性。 引自 儒教复兴的思考 p379
这样看来,问题与其说是儒教是否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毋宁说是日本近世社会与中国近世社会的结构和思想传统各自如何关涉到资本主义的发展,才更为恰切。前面已经提到过,可以说中国近世社会的结构和思想传统更为适合社会主义。 引自 儒教复兴的思考
43人阅读
咲きや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乡治”运动及其相关历史元素的功能与再生
1 为什么中国社会倾向于把大于体制的相互扶助作为社会的一般性原理,而日本社会则倾向于在自...
-
“儒教社会主义”
> 查看全部2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