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如果有人问我:“你为何来到这世上?”我会毫不含糊地回答:“是为了在死的时候,灵魂比生的时候更纯洁一点,或者说带着更美好、更崇高的灵魂去迎接死亡。” 我们降临俗世,经受各种风浪的冲击,尝尽人间的苦乐,或幸福或悲伤,一直到呼吸停止之前,我们都不懈地、顽强地努力奋斗。这个人生的过程本身,就像磨炼灵魂的砂纸,人们在磨炼中提升心性,涵养精神,带着比降生时更高层次的灵魂离开人世。我认为这就是人生的目的,除此之外,人生再无别的目的。 今天比昨天做得好,明天又比今天做得好,每一天都付出真挚的努力、不懈的工作、扎实的行动、诚恳的修道,在这样的过程中就体现了我们人生的目的和价值。 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有时我们甚至怨恨神佛,为什么只让我经历那么多的苦难?但正是这些苦难才能磨炼我们的灵魂,提升我们的人格。把苦难看作考验、看作机会,我们需要这样来思考问题。 能够把考验看作机会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在有限的人生中让自己的生命绽放光彩。 所谓“现世”,是上苍赐予我们提升心性的一段时间,是上苍赐予我们磨炼灵魂的一个场所。人活着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就在于提升心性,磨炼灵魂。简单地说,就是这样。
我用“人格=性格+哲学”这个公式来定义人格。与生俱来的性格,加上在人生道路上学习到、领会到的哲学,这两者相加就形成了人格。就是说,先天的性格加上后天的哲学造就了我们的人格——我们人的精神的品格。 因此,最终决定人格的是哲学,我们总是依据哲学度过一生。哲学的根基不坚实,人格的树干就长不直,长不壮。
什么是我们需要的哲学呢?用一句话表达,就是“作为人,何谓正确?”也就是父母教给小孩的简单质朴的做人道理,也就是人类自古以来倡导的伦理道德。
将作为人应该做的正确的事情以正确的方式贯彻下去”。 这个意思就是,不可说谎,不给人添乱,要正直,不贪心,不能只顾自己等等,无论哪一条都是孩童时代家长和老师教过的——长大成人后忘了的——单纯的规范,就将这种规范作为经营的指针,作为判断事物的基准。 在企业经营方面我固然无知,但我知道做事违背道德就不可能成功,这也算是一种单纯的信仰。
释迦牟尼谈到参悟之道,其中重要一条叫“精进”。所谓“精进”,就是拼命努力、心无旁骛、埋头眼前的工作。这是提高心性、磨炼人格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
拉丁语中有一句谚语,“比完成活儿更重要的是完善干活人的人格。”但是干活人的人格必须在干活中才能提升和完善。就是说,正确的人生哲学只有在拼命工作中、在汗水中才能产生,人的精神只有在日常的、不懈的劳动中才能得到磨炼。
我常对员工们讲,必须“极度认真”地过好每天每日,人生只有一次,不可虚度。认真的程度要达到“极度”好像很“傻”,但只要坚持这种人生态度,一个平凡的人就能脱胎换骨,变成一个非凡的人物。
不必脱离俗世,工作现场就是最好的磨炼意志的地方,工作本身就是最好的修行,每天认真工作就能塑造高尚的人格,就能获得幸福的人生。
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 就是说,人生和工作的成果由上述三要素相乘而不是相加得来。
佛教里有“思念造业”的说法,所谓“业”就是“因”,就是产生现象的原因。就是说,“心中所想”就是原因,这种原因产生的结果,会在现实中出现。所以,你心中想什么,你思考的内容,非常重要。佛教就是教导人们思想中不可掺杂邪念。
你心中描画怎样的蓝图,决定了你将度过怎样的人生。强烈的意念,将作为现象显现——请你首先铭记这个“宇宙的法则”。
就是说,你心中想的是好事,是善念,你的人生就将是美好的;你总动坏脑筋,充满恶念,你的人生就不会顺畅。这条法则在宇宙中发挥着它的作用。因为“心中所想”不会立即产生结果,所以人们不太容易理解这条法则,但从20年、30年这样的长时段看,这条法则灵验得很,大多数人的人生就是他自己常在心中描绘的那种景况。
孙书女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序言
-
第一章 实现理想
世事难遂人愿——对于人生中发生的各种事情,我们无意中就会产生这种看法。然而,正因为我们...
-
第二章 从原理原则出发 考虑问题
我们往往有一种倾向,就是将事物考虑得过于复杂。但是,事物的本质其实极为单纯。乍看很复杂...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