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从宋画看宋代建筑细部处理的十个细节
在检索宋画中的建筑细节的过程中,笔者对宋画中表现出来的宋代建筑细节的处理颇有感悟,以为它们有以下十个特别之处:
其一,唐和北宋屋顶檐角平直,稍稍上翘,南宋越往后,檐角翘得越高,渐成“飞檐”。
其二,北宋和南宋、辽和金画中琉璃瓦顶渐有所见,但据杭州考古反映,即便南宋皇城遗址内也未发现有使用琉璃瓦的痕迹。
其三,唐代檐下两个斗拱中间置一个人字拱,宋以后即无人字拱;宋、元的斗拱大而疏,明、清的斗拱小而密,装饰功能大于承重。
其四,宋柱的顶端未见装有“牛腿”,明、清有柱必有“牛腿”。宋柱顶端左右未见“雀替”,北宋偶有所见,仅为半个斗拱;明、清有柱枋就有雀替。
其五,南宋首创了大红宫墙。宋代的窗完成了古代直棂窗向近代槅扇窗的转变,发明了移门和蝴蝶门。
其六,宋建筑物的栏杆望柱柱头只在转折处高出寻杖之上,其余不论栏杆多长,寻杖以上皆无柱头;明、清正相反,逢柱必出头。唐宋垂带栏杆直接落地,没有“抱鼓”装置,明、清垂带栏杆落地处必装“抱鼓”。
其七,唐宋民居围墙多用竹、苇、柴编成,或涂泥刷白,上覆黑瓦,即称“粉墙黛瓦”,至明初犹然。官署贵邸及重大建筑物才用夯土墙,皆下宽上窄,最怕雨水渗塌,所以南宋围墙顶做不出逐层收缩的线条,也做不成封火墙。只有到明代中期砖的生产量剧增,砖墙遍及城乡,墙线才变得丰富多样,才产生了向上递升的封火墙(俗称马头墙)。
其八,宋代宫苑、官署、豪宅的大门设置虽有严格的等级规定,但未见一处门前画有石狮子,宋人笔记、诗文中也未见有此记载,故可以肯定宋代是没有这种设施的。
其九,宋画中不见拱券造大型环洞石桥。但有跨度不大的环洞小石桥。宋木桥多于石桥,石桥栏干无抱鼓石。
其十,南宋绝大部分时期内的城门洞皆为抬梁式,正面呈梯形,半圆形的砖砌拱券式门洞,是南宋末期为应对日益广泛使用的火炮,为加强城防才出现的。
不忧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二、与时俱进的南宋建筑——从《西湖清趣图》看南宋后期的建筑/272
清歌 摘录于2022/9/4 通过以上五例可以发现,南宋的大型公共建筑,不论寺观和公园性的景点,...
-
十一、从宋画看宋代建筑细部处理的十个细节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