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周边的国际交通
Chandler (Social ! Social ! Social !)
日本保持着大和王权的结构,同时形成了律令制国家,但古坟时代的首领制社会尚未完全解体。也可以说,它一面利用首领制,一面在短时间内从中国大陆接受了律令法、佛教、儒教等古代文明。日本所接受的中国古代文明,最终形成了律令制国家,虽然动摇了天皇制的血缘原理,却未能让其充分解体。律令制国家的背景,依然对日本的国际交通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 引自 结语 拿日本与波利尼西亚群岛相比较的话,日本列岛上的人们,自古以来,包括战争在内,都是依靠着国际交通线,与亚洲大陆保持连接。日本列岛与亚洲大陆之间的交通线,穿过朝鲜半岛与波利尼西亚群岛之间的海洋,而且离朝鲜半岛更近。 可是,日本与朝鲜半岛上的新罗,在同中国的交流方式上有着明显差异。例如,派遣遣唐使的次数就完全不一样。日本大约每隔二十年派出一次,而新罗有时每年都会派出三四次。在唐朝的高等学府毕业之后,参加科举考试合格者,当上高级官员的新罗人屡见不鲜,而日本却只有阿倍仲麻吕一人。 很多新罗人搬到中国沿海一带居住,活跃于商贸交易领域。与此相应,居住在新罗国内的外国人数量,比日本国内的外国人要多得多。另外,唐朝与新罗之间的军事对立也远比日本紧张得多。 还有,渤海等许多唐朝的朝贡国,都与新罗类似。同样,在派出遣唐使的亚洲各国之中,日本的情况十分特殊,这一点也特别引人注目。 人员交流的数量很少的话,便可以将文化从社会生活中分割出来,以这样的方式吸收文化。这样可以避免与中国文明发生正面对抗,只选择对自己有利的内容来摄取。此外,日本是远离唐朝的海上岛国,这正是日本拒绝接受册封而唐朝却能容忍的主要原因。最终,日本以一个独立国家的形式而建立了律令制。 引自 结语 本卷中谈到的飞鸟与奈良时代,律令制国家,即拥有中央集权机构的国家成立了。这个国家以天皇为核心,将“日本”作为王朝的名称。后来虽然不断发生着变化,“天皇”也好,“日本”也好,都一直延续至今。在世界史上,日本史也是极富个性的历史。但就像本书前面已经说过的那样,孕育出这样富于个性的历史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际交通线的存在。如今,这种存在方式正在发生剧烈变化。 引自 结语
21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