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家庭的起源看阶级矛盾与性别矛盾的关系
“ 一切否定这是性别矛盾的都是形而上学而不自知的左八股,而一切只认识到性别矛盾而不深究其内核的都是自以为是的假进步。”
摘要:
现代的性别矛盾,究其根本是阶级矛盾。
一、古代:母权制的由来、消亡及父权制的建立
从蒙昧时代、野蛮时代到文明时代,人类的家庭制经历了群婚、对偶婚和专偶婚三个主要阶段(当然群婚阶段是没有家庭概念的),父权制则在专偶婚那里建立起来。这一节将从家庭制的演变论证性别矛盾的本源是阶级矛盾。
(1)群婚(污泥生殖,淫游) 在蒙昧时代,人类是群婚制。兄弟姐妹,父母子女之间都可交配繁殖,抢妻、共妻、共夫等现象也十分常见。所以在这里是没有氏族和家庭的概念的。这是人类的血亲阶段。
后来,人们意识到近亲繁殖所产的婴儿相对孱弱,于是就将其逐渐废除了。因此,当兄弟姐妹之间不可交配了,氏族也就开始演化。然而,这个阶段,性关系仍然是混乱的。虽然人们不可与其兄弟姐妹结婚,但一个人还是可以有诸多性侣,因此当一个孩子生下来后,人们往往难以定夺谁是ta的父亲,而只知道谁是ta的母亲。这是人类社会最初是母权制的两个原因之一。另一个是生产力原因,我们在后面就会看到生产力发展是如何促使母权制向父权制的转变的。
在那时,女性的地位自然是高的,与此同时,她们也从事着繁重的劳动,为族群做出实质的贡献。在夏威夷群岛的研究表明,那时一个女子可以有诸多丈夫,而这些丈夫互称”普那路亚“。因此我们称这是人类的普那路亚阶段。
(2)对偶婚(自由散漫的一夫一妻制)
在蒙昧时代后期及野蛮阶段,人类发明了对偶婚。
据说,在古巴比伦,女性为了把自己从旧时的共夫制下赎出来,每年须有一次在神庙的献身;其他亚细亚民族则把自己的姑娘送到神庙去住好几年,让她们在那儿跟自己的意中人进行自由恋爱,然后才允许他们结婚;而最为人所知的赎身方式可能是”初夜权“,即参加婚礼的客人都可以享有对新娘的权利,而新郎按次序是最后一个。这一群婚残余在人类历史上残喘良久,一直到中世纪结束都未消亡。
根据巴霍芬和恩格斯的观点,从群婚到对偶婚,即最初的一夫一妻制的转变,这一巨大进步是由女性推动的。“古代遗传下来的良性关系,越是随着经济生活条件的发展,从而随着古代共产制的解体和人口密度的增大,而失去森林原始生活的朴素性质,就必然越使妇女感到屈辱和压抑;妇女也就必然越迫切地要求取得保持贞操的权利,取得暂时地或长久地只同一个男子结婚的权利作为解救的办法。这个进步绝不可能由男子首创,这至少是因为男子从来不会想到甚至直到今天也不会想到要放弃事实上的群婚的便利。”
而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对偶婚制中,男女双方都可以十分自由地解除婚姻;而在其之后的进化形式,一直延续到近代的专偶婚中,只有男方有权提出离婚。这无疑是大的退步。
以对偶婚为过渡,人类从母权制走向了父权制。
(3)专偶制(父权制的开始)
文明时代,人类实行专偶制度。
女性地位的下降,一是由于群婚制度的瓦解,另一个原因则是生产力发展下,男女对生产资料的掌握出现差异。家畜的驯养、田耕的出现,使得本来活一天是一天的人们获得了大量的财富盈余。人们就要考虑,他们死后,这些家畜、田地、工具要留给谁呢?在母权制下,男性没有权利把自己的财产遗留给自己的子女,因为这一男子属于其母系氏族,所以他的财产应该返还给他的兄弟姐妹,或兄弟姐妹的子女,只有妻子的财产可以遗留给他们的子女,而在这个生产力阶段,女性能掌握的生产资料已经相对很少了,那些主要的牲畜、田地、工具等都属于男性。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男性就有充足的动力去废除母权制,而这一废除也十分容易地就完成了,只需要规定以后氏族男性成员的子女应留在本氏族,而女性成员的子女应该离开本氏族——“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这是以一种多么容易的方式完成的呢?那就是子女随父姓!
因为个人兴趣,姓名这里我多扯两句。马克思说,“借更改名称以改变事物,乃是人类天赋的决疑法!于是就寻找一个缝隙,当实际利益提供足够的推动力时在传统的范围以内打破传统!”。而本雅明在《论原初语言与人的语言》也说,”在所有存在中,人类是唯一能够为自己的种类命名的存在,正如他是上帝唯一没有命名的存在。。。于是,亚当一接受妻子,马上就为她起了名字。“ 。于是,正如儿女得到了他们父亲的姓,妻子也得到了“内人”这样的称呼。中文“内人”这一称呼具有多大的象征意义呢?它完美表达了女性的生产活动的私人化——在共产制和群婚制中,女性的生产活动是一种公开的活动,是在为整个族群创造价值;而到专偶制后,她们仿佛只忙着家庭的内务,虽然她们干的活和以前一样繁重。在此,女性生产活动的公共价值被忽视和抹杀了——后文将重提这一点。
同时,在这种情况下,男性为了保证继承自己财产的是自己的亲儿女,就必须废除原先自由的婚姻制度,使得女性不可有任何除婚姻外的性自由(这应该是男性处女情结的起源。);而且婚姻后也要被束缚在家里,防止通奸;同时,解除婚姻的权利也被剥夺了。
这是关键的时刻了,我们要重新看一下从古至今氏族家庭的演变原因:
群婚下,自然选择废除了原有的近亲繁殖,使得氏族产生。
而氏族的产生使得共产制解体,再加上人口密度的增大,女性为了减轻负担,推动完成了对偶制。
而到如今,生产力的发展,“财富”的出现,使得男性推动完成了专偶制。
只有在这一步,家庭制的演变才真正源自阶级矛盾,及有产者和无产者的矛盾。而也是在这一步,我们如今仍然所面对的,男性与女性的矛盾,才真正开始了。所以,我认为,性别矛盾从其本源来看是阶级矛盾,即在一个家庭中,男性充当资产阶级,女性充当无产阶级。
“最初的分工是男女之间为了生育子女而发生的分工。。。而在历史上出现的最初的阶级对立,是同个体婚制下夫妻间的对抗的发展同事发生的,最初的阶级压迫是同男性对女性的压迫同时发生的。”
“专偶制是不以自然条件为基础,而以经济条件为基础,即以私有制对原始的自然产生的公有制的胜利为基础的第一个家庭形式。个体婚制是一个伟大的历史的进步,但同时它同奴隶制和私有制一起,却开辟了一个一直持续到今天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任何进步同时也是相对的退步,因为在这种进步中,一些人的幸福和发展是通过另一些人的痛苦和受压抑而实现的。”
二、专偶制与现代个人性爱的诞生
专偶制促成了几乎是人类最伟大的道德进步:整个过去时代所不知道的现代的个人性爱。
各个民族和地区在专偶制的实行上有其差异。
而在雅典,我们能看到专偶制残暴而典型的形式。她差不多是被幽禁起来的,只能同别的妇女有所交往;她会有一个独立的房间,如果家里有男子来到,她就要躲到那里去;她只有在有女奴隶的陪伴下才能离家外出;在亚洲的某些城市,还会派阉人来监视她们。在雅典人看来,妻子除了生育子女以外,不过是一个婢女的头领。而讽刺的是,一个女子要想成为妇女,必须先成为淫游女——这是受国家保护的卖淫。那些伟大的雅典女性,几乎全是在卖淫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受国家保护的卖淫制度。卖淫作为一种社会制度存在,无疑是群婚制的遗留——淫游制的极端形式。过去的性爱自由因此并没有被取消,以利于男子。而对卖淫的诅咒却发展起来了,但这诅咒只向着妇女,以再次宣布男子对妇女的无条件统治乃是社会的根本法则。
相反,斯巴达的专偶制则更像是一种对偶制的变形,甚至在某些方面像群婚。一方面,不育子女的婚姻可以解除;另一方面,几个兄弟或朋友可以有一个共同的妻子;而在普卢塔克的作品中,有一个地方谈到,一个斯巴达妇女叫一个向她求爱的情人去找她的丈夫商量;因此,可以认为斯巴达这里存在着更大的自由,所以,真正的通奸,妻背夫不贞,是从来没有听说过的。所以斯巴达的妇女享有比其他希腊妇女受人尊敬得多的地位。、
在罗马,丈夫因为对妻子有生杀之权,使得妻子的贞操得到保证,而同时,妇女在这里和男子一样,可以自愿解除婚姻。在罗马世界的废墟上发展建立起来的专偶制,使男子的统治有了比较温和的形式,使得女子获得了古代般的尊敬。而这一形式的温和提供了一个可能性,即过去世界所不知道的现代个人性爱。
但这却并不是说,普遍的现代个人性爱存在于夫妻关系之中,恰恰相反,它不可能诞生在绝对利益导向的专偶制中,而只诞生于专偶制内在的矛盾中。这第一个现代个人性爱的形式,正是中世纪的那种骑士之爱——骑士与别人的妻子。在专偶制和卖淫制下,生活更美好的丈夫的背后会有一个被冷落的妻子,而相应的,两种新的社会人物出现了——妻子的情夫与戴绿帽子的丈夫。
而在专偶制和卖淫制对女性的双重压迫下,我们见证了一个大进步,即现代个人性爱的诞生。这时生活更美好的丈夫的背后会有一个被冷落的妻子,因而相应的,两种新的社会人物出现了——妻子的情夫与戴绿帽子的丈夫。是的,我们要说,普遍的个人性爱绝对不可能诞生在绝对利益导向的专偶制中,普遍的个人性爱只诞生于专偶制内在的矛盾中。
资本主义工业革命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的自由与进步。它使得绝大部分人失去了原来的生产资料,而讽刺性地获得了自由出卖其劳动力的权利。但在无产阶级丧失了其财富时,普遍的性爱婚姻成为了可能,因为他们的婚姻中几乎没有可供权衡的利益了。
诚然,结婚中,对“门当户对” 的要求也存在于无产阶级之中,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无产阶级在其可怜的财富积累中也产生了差异,而这在资产阶级看来近乎渺茫的差异竟也成为了阻碍婚姻自由的因素(我们在这谈的自由,当然不是法律上的空文,而是指个人只因个人性爱而结成婚姻的自由)。所以我们谈的无产阶级内部的普遍的婚姻自由,只是一种相对程度上的自由。而资产阶级内部的婚姻自由,则是对其体制的大挑战。而阶级之间的爱情,则更是只存在《泰坦尼克号》般的爱情神话之中。因此,为了实现全人类婚姻的真正自由,必须排除一切经济考虑。
而随着生产资料转归共有,个体家庭就不再是社会的经济单位了。私人的家务变为社会的事业。孩子的抚养和教育成为公共的事情;社会同等地关怀一切儿童,无论是婚生的还是非婚生的。因此,对于“后果”的担心也就消除了,这种担心在今天成了妨碍少女与男性结合的最重要的社会因素。
三、专偶制的崩溃与女权主义的未来
现代大工业时代,无产阶级被剥夺了其生产资料,以保存和继承财产为目的而建立的专偶制,在此丧失了其全部基础,因而,这里似乎没有建立男子统治的推动力了。同时,女子也获得了去工厂挣钱供养家庭的机会,因而她们在家庭中的地位也上升了。然而,数千年专偶制遗留的对妻子的专制仍然存在,并且因资本主义而将持续存在。虽然这时,在专偶制的经济功能瓦解后,妻子在法律上获得了离婚的权利,但是,妇女的社会生产和家庭生产活动明显是矛盾的,妇女为了获得自身的解放,必然要投入到公共事业即社会生产中,但当“男主外,女主内”作为一种现实而不仅是观念存在时,又使之变得十分困难。
即使我们把目光放到一百五十多年后的现在,当妇女的权利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我们依然会看见大多数女性被束缚在其家庭中,底层女性的苦难不言而喻,而许多高学历女性都以当全职太太为人生目标。这是为什么呢?仅仅是因为生产力发展水平不足而无法实现家务劳动的完全市场化吗?不,只要资本主义还存在,男性对女性的压迫就不会消失。因为,资本主义的一个本质特征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很明显的一个例子是,许多企业在招工时歧视女性,因为女性的生理期、孕期等特质妨碍了资本家的高效榨取。那么,存在一个资本主义阶段,那时女性的在”天然劣势“被生产力的发达所卸除,从而实现女性的解放吗?不。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现在已经成了生产力发展的障碍;二,资本主义的另一个本质特征是自我中心化,即它必须要通过设立虚假的二元对立来确立自己的中心地位。既然男性已经确立了对女性的统治,为什么要撒手呢?如果没有人可以统治,那么资产阶级存在的意义在哪呢?所以,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时代,必然还会有职场性骚扰、卖淫产业、通奸等等。但同时,他们还会鼓吹家庭的美好,来打开其商品如婚戒、车、房的销路,也是为了其统治对象的再生产,以及规训女性乖乖做家务。但在未来,个体家庭将不再作为社会的经济单位了,私人的家务变为社会的事业,教育和育儿成为公共的事情,再那时男性和女性才有同等的参与社会生产的权利,因为只有在这时,过去被雪藏的家务的公共价值,才真正显露出来了。
一种危险的论调是,我作为男性之所以支持女权主义,是因为男权主义也是对男性的压迫。这依然是一种赤裸裸的资本主义逻辑,按照这个逻辑,当资本主义更多地献媚男性并压迫女性时,他就会转变为男权主义者了。这个小资产阶级提到的他在日常生活中受到的男权主义压迫,则像是在开玩笑——男性不能哭,男性不能留长发等等。他们只会在这种无病呻吟中忽视真正的矛盾所在。而男权主义对男性的真正压迫,必然是同时压迫女性的,那就是父亲对儿子的压迫。当父亲将儿子作为其家族资本增殖的一个工具,而去学习特定的东西、从事特定的行业、和特定的女孩结婚——一言以蔽之,过一种被高度限制的人生时,压迫才真正出现了。而同时,他不止被其亲生父亲,也要被其他的中年男人(或女人)所压迫,这些既得利益者将告诉他什么叫酒桌规矩,什么叫人情世故,什么叫智慧,什么叫蠢——自然是他智慧你蠢。
总而言之,支持女权主义只有一个理由,那就是我们要实现全人类的解放。
baudel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从家庭的起源看阶级矛盾与性别矛盾的关系
-
历史唯物主义视角下的女权主义
恩格斯这本书用一半的篇幅,在研究人类家庭史的过程中,揭示了父权制与资本主义的关系,以及...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