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投票与选举行为
后物质主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西方发达国家,选民投票行为的另一个影响因素是现代与后现代的差异。罗纳德·英格尔哈特认为,西方发达国家在二战之后已经历了从物质主义向后物质主义的转型。比如,很多选民更关心环保、动物保护、同性恋、堕胎等问题,而不是关心下层阶级的收入、政教关系等问题。影响这类选民投票行为的主要因素是后现代的价值观。受这种价值观的影响,选民在政治上会变得更加温和。无论是环保议题、堕胎议题还是同性恋议题等,都不容易引发类似阶级冲突的政治结果。基于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的投票行为,与19世纪到20世纪早期基于阶级利益的投票行为相比,有着很大的不同。 引自 6.5公民投票与选举行为/ 173 代际问题
目前还有一个问题正在变得越来越突出,即代际问题,这也会影响不同选民的投票倾向。考虑到西方发达民主国家沉重的公共债务危机,一种观点认为西方国家现在活着的这代人正在努力把债务转移到尚未出生的那一代人身上。众所周知,西方发达国家的政府欠了太多的公债,那么这些公债由谁来支付呢?如果目前的政策没有变化,答案只能是下一代!所以,尚未出生的一代可能正在遭受在世一代的“暴政”。此外,还有其他的代际冲突。比如,从年龄构成来说,老年人群投票时往往更看重福利政策和社会保障,年轻人群投票时则希望有更多的成长机会。但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政治上整体可能会趋于保守。如果把投票的左右倾向作为因变量,把人口的年龄作为自变量,进行数量分析,大家可能会看到这样的结果:年龄较大的投票者整体上更倾向于保守,年龄较小的投票者整体更倾向于激进。这是投票行为背后的代际因素。 引自 6.5公民投票与选举行为/ 173 政党认同模式
一种是政党认同模式。这一模型认为,选民投票主要取决于政党认同。选民认同哪个政党,他就倾向于投该党的票——至于该党在此次选举中提供何种政策、推出哪位候选人,都是次要的。这一理论认为,不仅选民的政党认同非常稳定,而且还具有世代之间的继承关系。 引自 6.5公民投票与选举行为/ 173 理性投票模型
另一种是理性投票模型。这一模型把选民视为经济人,他会把政治家(候选人)提供的公共政策视为自身效用函数的一部分。在比较不同政党和候选人的政策之后,他会根据理性计算原则,从自身福利的最大化出发来进行投票。 引自 6.5公民投票与选举行为/ 173 支配型意识形态模型
还有一种是支配型意识形态模型。这一模型认为,选民会根据自己主导性的意识形态立场来投票。这种理论强调的是政治观念对于政治行为的塑造。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其实普通选民根本无力对重要的政策议题做出自己的理性判断与选择。至于何种政策会导致何种结果,多数选民更是无力思考。在这种情况下,选民会根据意识形态立场来投票,这在政治上是一种简便的做法。比如,在英国,受自由市场意识形态支配的选民会把选票投给保守党,而主张政府干预意识形态的选民会把选票投给工党。 引自 6.5公民投票与选举行为/ 173
52人阅读
Chandler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议会制“大战”总统制
现代政治学分析不同的政府形式与政治制度通常需要考虑两个维度:一个是分权制衡维度,一个是...
-
阶级
整个20世纪中,阶级因素通常被视为影响选民投票行为的最重要因素。罗伯特·达尔甚至把西方国...
-
公民投票与选举行为
-
6.9央地关系:联邦制与单一制/ 189
一方面,必须实行某种程度的中央集权,以保证国家统一;另一方面,必须实行某种程度的地方分...
-
宪政与宪法的基本问题
宪法 一个国家宪法与法治的实施程度是跟该国公民权利和基本自由高度相关的。宪法是一个国家的...
> 查看全部36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