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页
- 页码:第270页
读《扬州文化谈片》:【国民性】鸦片战争时,英军威胁扬州,人心惶恐,盐商颜柳桥冒死与英军斡旋,达成了用羊酒鸡豚和银元换和平的协议,英军果然放过扬州,颜也赢得了广泛赞誉。十几年后,太平军来了,扬州人想如法炮制,派雅士江寿民前往,结果义军得了羊豕鸡鹜和巨赀后,照样进城淫掠,江绝望自杀。 这一部分里,作者韦明铧先生认为“二分明月依然在,度尽苍生是柳桥”是对颜柳桥的揶揄(265页),我不同意这种观点。一个本来可以自己跑掉的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家乡和人民,宁肯舍弃声望,背负汉奸的骂名,克服内心的恐惧,冒死去向敌人屈膝讲和,这是怎样的丈夫气概! 相比之下,不善统兵的史可法(窃以为其作战水平堪比赵括),面对清军承诺的不屠城的讲和条件,顽固不应,他自己的气节和英名倒是流芳百世了,可扬州百姓却不得不成为清军泄愤的牺牲品。中国的士大夫,有几个真正尊重过黔首们的生命!
25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