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老病死 《宇宙编年史 - 真理之书》之“生老病死”读书笔记
sw0520
在读 宇宙编年史:真理之书
诸行无常,生灭为性。有生必有灭。其静乃是安乐。——《大般涅经》生老病死是人生的定律,无常变异是万物的定律。所谓定律,就是它的因果关系,自有一定的轨迹,不能随便更改。事物有其必然性、普遍性,就成为定律。在贤济华的《宇宙编年史 - 真理之书》之“生老病死”篇中也告诉我们:
人的生老病死隶属于人体能量医学范畴,生命能级越高,则个体百病不生,衰老进程相对变缓,寿命相对延长;生命能级越低,则身体羸弱,加速衰老,大多早夭而亡。
生命能级决定了一个人的生老病死,而前世今生的因果契约则直接影响着生命能级。
一个人累生累世行善积德,并发大愿利益众生而签订善契约,履约时,众生赋能加持,生命能量将极速飙升,便多会健康长寿,死后入天人道,永享极乐。
每一份契约都是一次因果,人的生老病死大多暗含其中。
一个人的先天福德决定着今生大的疾病、祸福与寿命几何。而今生行善或造恶,则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后天福德与健康状况。
物种生命能级的高低将直接决定生命的衰老和死亡进程。当生命能级逐渐增高时,相对衰老周期和相对寿命将持续延长,无限接近于永生。此时,衰老和死亡将不复存在,人类千岁万岁皆不是梦。
图片来自网络
人生在世,生、老、病、死不可避免。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佛家将其中“生老病死”四苦作为佛教的根本问题。佛传中国,禅宗渐兴,而追求摆脱生死病老之烦恼,深悟人生之要谛,于佛教各派之中,禅宗最为精深。释尊佛祖,青年时代困惑于思生老病死,为图解脱,其寻觅到达的方法,便是坐禅。
所谓“坐禅”,即通过调身、调息、调心,而入三昧(禅定)或称无心之境。三昧乃
教之核心,任何教派皆须致力于入三昧之境而修行。禅修行的核心就是坐禅,净土真宗甚至以此为念佛。
释尊通过坐禅,对生老病死之四苦,达到了惊人的醒悟。即世间所存万物,一切皆空
空即是无。佛教认为:生老病死本来为“无”,人之所以苦恼,是因为将本来的“无”转念为“有”。正是拘于此念,而感困惑与烦恼。
日本一休宗纯禅师,曾作道歌将其形容为:“聚之相结成柴庵,将之拆散本荒原。”意思是说:将杂木柴草聚集在一起,方能搭成茅庵,若将杂木柴草拆散开来,那不过就是本来的荒野而已。《心经》中有说:“五蕴皆空、诸法空相、不生不死、无老死……”
“五蕴皆空”就是指:构成人的五大要素,最终皆归于“空”。“空”即是“无”。人由“无”而 来,又回归于“无”。所谓“诸法空相”“不生不灭”, 于人而言,就是无生亦无死,不生不灭,生死一如。 超脱俗念,方能“无老死”。这也是佛家修行的最高境界,亦是《心经》佛家空的理论之精髓。
星云大师在他的《星云大师谈处世》中也讲道:“死亡不是一种结束,也不是一切的终止,更不是消灭;死亡是生的转换,另一个生命的开始。”人生是什么?出生到死亡,就是我们的一生,人生因死亡而珍贵。
图片来自网络所以为了从生老病死的四苦之中解脱出来,达到人生修行之最高境界,体验坐禅也是一种悟道的方式。在上周的公益实修课上,老师让我们将手和意识放在需要疗愈的部位,将心打开,接受由她隔空发的气,一开始感觉胃部不适就慢慢减少,周围感觉有一股股气涌进,打嗝、最终汗流浃背,这是我第一次感受这么流汗的。所以只要我们持之以恒的实修,肯定会能量提升,疾病疼痛远离你。
来源:【内容来自贤济华先生的《宇宙编年史:真理之书》,已在海外出版】
sw0520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天人合一还是人定胜天? 《宇宙编年史 - 真理之书》之“ 天人合一”读书笔记
国学大师钱穆先生在他96岁高龄时的绝笔之作《中国文化对人类未来 可有之贡献》中,提到他晚...
-
求人不如求己 《宇宙编年史 - 真理之书》之“人体宇宙能量学 ”读书笔记
爱因斯坦说:万物皆是能量!自从进入科技革命以来,人类一直在外求。我们去登月、去发现行星...
-
生老病死 《宇宙编年史 - 真理之书》之“生老病死”读书笔记
-
我们的宇宙是个大生命体吗? 《宇宙编年史 - 真理之书》之“宇宙生命体”读书笔记
《参考消息》2010年11月17日报道,美国科学家通过美国宇航局钱德拉X射线望远镜,发现了距地球...
-
延年益寿的秘诀 《宇宙编年史 - 真理之书》之“贤者之石”读书笔记
对长寿的追求,可谓是人类最原始、最普遍 的欲望之一。既然活着,自然大多数人都希望能活得长...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