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湘军为什么牛气
这是本书笔墨最重的一章。湘军可以说改变了中国近代史的走向。
太平军的强大也强在精神控制力。太平军对中国历史的浩劫,和课本上的知识完全不同。而清朝正规军的腐败以及曾自己的抱负,让他一定需要另辟蹊径。这一下,辟出了中国后面多年的军阀混战。以团练(皇上的旨意为名),行新军之实,既能创造机会又能抓住机会。但是所有的困难需要一个一个去克服,以筹饷为最——设立劝捐总局,卖荣誉和虚职。
练兵第一步,需要时间。皇帝不给时间,要求出兵,怎么办?想尽一切办法拖,确保湘军成熟而不是过早的投入战争。有技巧的顶住上峰的压力。在这里不得不感叹,成大事者,没有儿女情长。无论是好友安徽巡抚江忠源,还是儿女亲家陈源兖,甚至恩师湖广总督吴文镕,求救,战死均不为所动,不可谓不铁石心肠。挺字是核心,危机时刻,能够坚持住。
同时又不得不感叹,首战惨败的曾国藩,就在打算自裁的时候,传来了湘潭大胜。时也命也!咸丰也说,天启当亡国而弗亡,崇祯不当亡而亡。很多时候黑暗和光明就只有一线之隔,熬过去了挺住了,就是后半生的功名事业。挫辱往往对于有志者来讲是最大的动力。“天下事无所为而成者极少,有所贪有所利而成者居其半,有所激有所逼而成者居其半。”
反思。此反思不是指复盘,而是指反向思考。不去想怎么样才能有战斗力,而是想绿营为什么没有战斗力,不是要超天才的想法,而是要找别人的错误。在反思中,曾建立起几个重要的成就无敌湘军的制度:
首先是高薪养廉的制度,中级军官收入是3-6倍,高级军官年收入达到5400两,所以募资的压力大,但是募兵的压力小。不去唱高调,顺应人性,解决物质基础。
其次,将必亲选,兵必自募。虽然开了后世军阀之先河,问题重重。但是解决了当时战斗力的问题——胜则相忌,败不相救。有恩义,成私兵,但是在当时,形成了战斗力。
再次选人“选士人领山农”。读书人无一时之勇,但是有坚定不移的信仰,这才是迸发出惊人的勇气和能量的根源。不收老兵,不收退役军人,收淳朴的农民,且是山农。军风军貌焕然一新。
最后,有信仰,重视政治教育。对手太平军就是一支有信仰的队伍——拜上帝教。用什么抓住心灵:思想政治建设。每逢三日,八日,用“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孔孟之道以及”不要钱,不怕死“的岳飞精神,激励将士。同时落脚点放在了军纪上,不能骚扰百姓。
天行者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四章 从前的官场愣头青
1849年(道光二十九年),任实职礼部右侍郎,从此有了实权。(39岁)做了十个月后,发现自己...
-
第五章 “曾剃头”的长沙之辱
守孝是中国古代的大事,在这个面前一切都可以靠边站,以孝治天下。 抱负施展不开,怨天尤人是...
-
第六章 湘军为什么牛气
-
第七章 得而复失的湖北巡抚
靖港小挫,湘潭大胜,长沙结尾,湖南解放。反思是什么?兵贵精不贵多,统帅不能临阵逃脱。因...
-
第八章 江西困境与“大悔大悟”
骄兵必败,盛极必衰。九江前站半璧山田家镇战役成为了前半段的制高点。破水师算是抓住了湘军...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