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中国经学与中国文化
梅福,字子真,九江郡寿春(今安徽寿县)人。少年求学长安,是《尚书》和《谷梁春秋》专家。西汉南昌县尉,后去官归寿春。经常上书言政。
三统:指夏、商、周三代的正朔,亦谓之三正。夏历以春一月为正月,相当于干支历建寅之月;商历以冬十二月为正月,相当于干支历建丑之月;周历以冬十一月为正月,相当于干支历建子之月。 指三统历。 《汉书·刘向传》:“王者必通三统,明天命所授者博,非独一姓也。”
恐惧创造神:出自古罗马诗人普布里 ·帕皮里 ·斯塔提的史诗《菲瓦伊达》。诗中讲到“世上诸神最先是由恐惧创造出来的。”指蒙昧无知的原始人类对自然界的一切变化由于不知其原因而恐惧,只好幻想出各种各样的神来解脱恐惧。
范纯仁(1027年7月24日~1101年2月1日),字尧夫。苏州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24][1]。参知政事范仲淹次子。北宋时期名臣、政治家、宰相,人称“布衣宰相”。 曾从胡瑗、孙复学习,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及第,除官不赴。父亲殁没后才出仕知襄邑县,后历任江东转运判官、殿中侍御史、知制诰、知蕲州等职。 熙宁二年(1069年)除尚书兵部员外郎,兼起居舍人、同知谏院。加直集贤院、同修起居注,改判国子监。因反对王安石新法,出知河中府,移成都府路转运使。后历任知和州、知庆州等职。 宋哲宗即位,召除给事中,进吏部尚书,同知枢密院事。元祐三年(1088),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宰相)。四年,出知颍昌府,徙知太原、河南二府。元祐八年(1093年),再次拜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宰相)。宋哲宗亲政后,再出知颍昌、河南二府,徙陈州。以上疏论吕大防不当窜岭南,落职,知随州,贬武安军节度副使,永州安置。 元符三年(1100年),宋徽宗即位,授光祿卿,分司南京,道除右正议大夫,提举崇福宫,不数月,以观文殿大学士,中太一宫使诏职,纯仁乞归许养疾,宋徽宗不得已许之。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卒,年七十五,赠开府仪同三司,谥忠宣。宋徽宗御书碑额:“世济忠直之碑”。宋高宗建炎年间,又追赠太师、追封许国公。 范纯仁从其父教诲,又与孙复、石介、胡旦、李觏等名士游,待人平易忠恕,尝谓:“但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到圣贤地位。”著有《范忠宣公集》。
常秩,颍州汝阴(今安徽阜阳)人。举进士不中,乡居以经术称。仁宗嘉祐中,为颍州教授,除国子直讲。神宗熙宁四年(一○七一),拜右正言、直集贤院、管干国子监。迁天章阁侍讲、同修起居注。七年,进宝文阁待制兼侍读。九年,提举中太一宫、判西京留司御史台,常秩学渊溥,为人忠诚,受到欧阳修、王安石、吕公著等明中大臣的赏识和推崇,因而名重一时。还颍。十年卒,年五十九。赠右谏议大夫。《宁史》载有《常秩传》 。《宋史》卷三二九、《东都事略》卷一一八有传。
薛瑄(1389—1464)[1],字德温,号敬轩。河津(今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里望乡平原村人)[2]人。明代著名思想家、理学家、文学家,河东学派的创始人,世称“薛河东”。 薛瑄为永乐十九年(1421年)进士,官至通议大夫、礼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天顺八年(1464年)去世,赠资善大夫、礼部尚书,谥号文清,故后世称其为“薛文清”。隆庆五年(1571年),从祀孔庙。 薛瑄继曹端之后,在北方开创了“河东之学”,门徒遍及山西、河南、关陇一带,蔚为大宗。其学传至明中期,又形成以吕大钧兄弟为主的“关中之学”,其势“几与阳明中分其感”。清人视薛学为朱学传宗,称之为“明初理学之冠”,“开明代道学之基”。高攀龙认为,有明一代,学脉有二:一是南方的阳明之学,一是北方的薛瑄朱学。可见其影响之大。其著作集有《薛文清公全集》四十六卷。
李光地(1642年9月29日—1718年6月26日),字晋卿,号厚庵,别号榕村,福建泉州府安溪县人。清代康熙朝大臣,理学名臣。 康熙九年(1670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翰林学士、兵部右侍郎、直隶巡抚,协助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拜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因疝疾速发,卒于任所,享年七十七岁,谥号“文贞”。雍正元年(1723年),加赠太子太傅,入祀贤良祠。著有《历像要义》《四书解》《性理精义》《朱子全书》等书。
熊赐履(1635年—1709年),清初理学名臣。字敬修,又字青岳,号素九,别号愚斋,湖广汉阳府孝感人,世籍南昌。 熊赐履为顺治十五年(1658年)进士,选为庶吉士,任职检讨,迁任国子监司业,进弘文院侍读,以直言论事著称于时。康熙七年(1668年)任秘书院侍读学士,又上书论政,两次均为权臣鳌拜所忌,后升为国史院学士,改任翰林院学士,经筵讲官。康熙十四年(1675年)清圣祖嘉称他的才干,升官为内阁学士,授武英殿大学士兼刑部尚书。康熙十五年(1676年)他因票拟(内阁接到奏章后,用小票写所拟批答,再由皇帝朱笔批出)有误而图隐瞒,被免官,寄居江宁。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复起为礼部尚书,奉命往江南审讯疑狱后,调吏部。任期奏免了高邮、山阴等30县3700多项的额赋。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任东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 熊赐履曾四任会试考官,并任修撰《圣训》《平定朔漠方略》《实录》《方略》《明史》的总裁官。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辞去朝政机务,留京师充任顾问。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卒。赠太子少保谥文端。著有《经义斋集》18卷、《闲道录》3卷、《学统》56卷、《澡修堂集》16卷等。
“表面最尊信的思想学说或道德伦理,其实是自己最不信的东西。这在明清两朝统治者那里,愈来愈形成一贯作风。”
侯莫陈伯颜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小引
筹安会: 1915年由杨度、孙毓筠、严复、刘师培、李燮和、胡瑛等六人成立的一个政治团体 筹安...
-
第二讲 中国经学与中国文化
-
第三讲 从文化传统看中国经学
卡尔·荣格(Carl Gustav Jung ,1875—1961),瑞士心理学家。1907年开始与西格蒙德·弗洛伊...
-
第四讲 中国经学的近代行程
子曰:“晦夫叔尝言,'射为男子事,何可不习'!”余曰:“宋、元来儒者却习成妇女态,甚可羞...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