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学者李新宇在《百年中国的文学遗憾》中曾总结说:“中国的文人作家很灵活,善于顺时应势,调整自己。这种灵活性可能与中国长期的专制主义统治有关,与中国文人长期以来需要看统治者的眼色吃饭有关。这种灵活性使20世纪中国作家暴露了很不光彩的一面:无操守,无恒心,容易摇摆而不能坚守,东风中西倒,西风中东歪,审时度势,总是为潮流所裹挟。这就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创造和发现,影响了文学和一切精神生产的质量。”因为如此,黎鸣曾有“中国的文人是最卑鄙下流的”的论断,引发知识界和民间的一场大地震,年轻学人则归纳出了所谓“奴隶的法官情结”,并进而阐释道:“90年代以来,中国文坛的主旋律是欺人与自欺,文人由社会的进步力量退化成帮凶和帮闲,他们左手拉着鲁四老爷、右手拉着假洋鬼子,亲亲热热如同一家人。”或者,这样堕落的场面连外国人也看不过去了,德国汉学家顾彬2006年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直言说:中国作家“胆子特别小”,不敢直面现实,缺乏自己的声音。及至2010年初,肖鹰在回应陈晓明的“中国的立场”、“中国的方法”以及所谓“中国文学前所未有的高度”时,也尖锐地指出:“当今的‘中国作家’人数,无疑世界第一,但是,真正履行作家社会职责的人数,实在为数不多。”即便是那些早期的严肃文学作家,也“纷纷转入了‘孤岛写作’,他们沉迷于玩无聊、玩深沉、玩技巧”。他们的群体精神和人格“极度萎缩”,已经“从‘严肃写作的作家’变成了‘玩严肃的作家’”。而当下的文艺批评家们已经“高度职业化,同时也高度商业化和小集团化”,实现了所谓的“和谐组合”。可见,作为曾经的所谓“灵魂工程师”,作家群体不但光环早已不再,甚至早已成为批判的靶心和众矢之的,仿佛一夜间由“红砖”变成了臭石头。 引自 导言
60人阅读
法拉奇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导言
-
二、思想改造与检讨浪潮
P17 .. 当然,这也只是公开发表检讨的一部分,未被列出的仍不计其数。为了更直观显现思想改造...
-
第一节 朱光潜:思想的折戟与学术的转向
P43 1948年12月,北平被围。在国民党“抢救大陆学人计划”中,朱光潜位列第三号人物。但是,...
> 查看全部38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