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哲学史方法论新探
所以,从历史的眼光来看,你必须能够抓住一些本质性的东西,这就表现为历史事件的典型性。你用这样的典型,就可以把最多的事实统一起来,少部分的那些统一不起来的,可以把它作为偶然的东西,还可以找出它为什么偶然的特殊条件来,历史的主流就现实地显示在历史学家的眼睛底下了。在这样一个发展点上加以考察,它要向哪方面发展?在这个点上,它不是一个静止的点,它是有方向的,可以看出它发展的方向,这就叫发展点。这就是典型所具有的意义。每一个典型都是一个发展点。它是一个点,但是它指示了一个发展方向。它指示了什么方向?你就要动脑筋,把你所掌握的尽可能多的所有的资料前前后后都统统想一遍,把它们连贯起来,看能不能从里面找出规律。 引自 哲学史方法论新探 ③真理是概念和对象(事实)的符合。
历史和逻辑相一致(让历史本身展现它的逻辑)自然科学就事论事,哲学强调反思,两者需结合第一段和《海上钢琴师》似有异曲同工之妙自然界本身没有目的,但历史以人为最终标准自然界向人发展去理解的。但是现在我们要颠倒过来,不是人类历史划归为自然界历史发展的一个阶段,相反,自然界的历史是隶属于人类历史。倒过来的观点,一般人很难做到的,自然界的历史是隶属于人的历史,自然史只不过是人历史的一个意义载体而已。人类社会的历史用这个眼光来看,它就不能归结为自然界物质的尺度。自然界从唯物主义或自然科学的角度来看,它是物质发展过程、进化过程。但是人类社会的历史能不能用这样一个自然的尺度来加以衡量?不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绝对不能仅仅指的是科学技术、物质产品的发展。物质产品量的增加和质的多样化、复杂化,可以用来衡量人类发展的历史,但是绝对不是唯一的标准。应该是什么标准呢?着眼于人的素质,其中特别是人的精神素质,才是历史发展的标准。人的精神素质,康德把它归结为人的道德,太狭隘了一点,不仅仅是人的道德,但是肯定包含人的道德。人的全面的发展,人的全面的精神素质,也包括在这种精神素质的支配之下。人有各种技能、各方面的素质,比如音乐方面、美术方面、创造力方面的素质,但最根本的是精神素质,人的技术、人的动手能力都是受人的精神素质支配的。 引自 哲学史方法论新探 马克思主义的贡献不是把历史建筑在纯物质过程之上,而是在于把最基本的有意识的活动、也就是把劳动放在历史过程的起点,作为历史的基础。我们要从全面的角度来理解劳动,一开始就是这样的,当然后来劳动异化了。但是马克思的理想就是劳动要复归于人的本质,人的全面发展。将来的劳动,马克思说的理想的劳动,已经把资本主义意义上的劳动、那种“工作”扬弃了,扬弃了劳动,剩下来就是人的自由的活动。劳动本来就是人的自由的活动,现在复归到了自由的层次。 引自 哲学史方法论新探
62人阅读
-z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一讲 绪论
①日丹诺夫哲学史观(前苏联):哲学史就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斗争,最后唯物主义战胜唯心主...
-
第二讲 哲学史方法论新探
-
第三讲 论历史感——现代解释学的启示
所以伽达默尔非常强调这个“效果历史”(Wirkuungsgeschichte),“效果历史”也可以翻译成“...
-
第四讲 中国哲学中的反语言学倾向
①无欲之人,宠辱不惊,无可无不可,静观万物的生灭变化,直抵天地之始、众妙之门。 中国哲学...
> 查看全部13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