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国》第十章
“自然中的每一事物本身”,是说理念的事物,本质。
1.画家是制作者吗?
以神、木匠、画家创造的床为例:
①神所创造的事物的理念(真正的事物/自然的事物/本质的形式/事物的实在)具有唯一性。 如果存在多个理念or本质,则各自以自己的形式为形式,二者非真正的本质。
②制造者创造的是具体特殊的事物,而非创造事物的本质。(木匠造的床)
③画家画的床,不是床的理念,不是具体的某个床。
所以,得出结论:画家不是创造者和制造者,是与自然的事物or理念的事物隔着两层的模仿者。
2.画家模仿事物的理念or工匠的制造物?
对制造出的事物观察角度不同,其样子显得不同,但事物的本质or理念没有变化。eg画杨桃,角度不同,画出椭圆或五角星,但杨桃的理念不变,仍然唯一。杨桃的画,模仿的是某个特定角度的杨桃影像。
得出结论,画家模仿制造物,而非理念。是影像的创造者。
3.摹仿者(诗人 画家)在摹仿时是否需要真知?完全-完全不-需要一部分?
由于“画家”摹仿影像而非本质,模仿与真实相隔甚远,是隔了两层的模仿。所以不存在熟知一切技艺的全知全能的摹仿者(或者说,不存在极端的完全依靠自身知识,就能描述一切的摹仿者)
1)柏拉图认为从事实际工作,制作出的真的东西,其价值大于模仿出的影像。
**柏拉图认为从事实际工作,制作出的真的东西,其价值大于模仿出的影像(eg演员演医生,但不会治病)工匠>画家,反映出他所倡导的是科学和哲学的思维,轻视艺术,认为艺术是低层次的模仿。柏拉图是以美德教化和实际功用来衡量艺术的价值,并未认识到艺术的审美作用。并且将诗人、颂诗人的创作和灵感,完全归功于神灵凭附后的非理智的迷狂(《伊安篇》),无法以科学的方式解释创作的心理机制。这使得柏拉图认为低层次的艺术只是模仿,最好的艺术源自神力。**
2)柏拉图认为,诗人出了模仿技巧外一无所知,但用语词、韵律、曲调等手段描绘事物,通过词语认识事物的听众因此受迷惑,将影像等同于真实。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