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北洋元老
有位六十多岁的满族老北京人和我说:“民国七年,徐世昌一当上了大总统,北京街上的旗人的大马车、两把头又多起来了。贵族家里又大张旗鼓地做寺、唱戏、摆宴,热闹起来了。并办起了什么‘贵族票友团’、什么‘俱乐部’……” 有位汉族的老先生说:“民国以来北京街上一共有三次‘跑祖宗’①,一次是隆裕死后那些天,一次是张勋复辟那几天,最后一次是从徐世昌当大总统起,一直到‘大婚’。最后这次算闹到了顶点……” ①意思是穿着清朝袍褂的人在马路上出现,这种服装当时是只有从祖宗画像上才看得到的。——作者 引自 三、北洋元老 徐世昌是袁世凯发迹前的好友,发迹后的“军师”。袁世凯一生中的重大举动,几乎没有一件不是与这位军师合计的。据说袁逼劝隆裕“逊国”之前,他和军师邀集了冯、段等人一起商议过,认为对民军只可智取不可力敌,先答应民军条件,建立共和,等离间了民军,再让“辞位”的皇帝复位。后来袁世凯自己称帝,徐世昌颇为不满。我的一位亲戚听徐世昌一个外甥说过,“洪宪”撤销的那天他在徐家,恰好袁世凯来找徐。袁进了客厅,他被堵在里边的烟室里没敢出来。从断断续续的谈话里,他听见徐世昌在劝说袁世凯“仍旧维持原议”,袁世凯最后怎样说的他没有听清。后来的事实说明,袁世凯没有照他的意见办,或者想办而没来得及办就死了,徐世昌自己从来没有放弃过复辟的念头,这几乎是当时人所共知的事实。 引自 三、北洋元老 这些千真万确的故事,当时我身边的人并不肯直接告诉我。我只知道人们一提起徐太傅,总要流露出很有希望的神情。我记得从徐上台起,紫禁城又门庭若市,紫禁城里的谥法、朝马似乎又增了行情,各地真假遗老一时趋之若鹜。至于和徐世昌的来往进展,师傅们则一概语焉不详。有一回,陈宝琛在发议论中间,以鄙夷的神色说:“徐世昌还想当议政王,未免过分。一个‘公’也就够了。”又有一次说:“当初主张以汉大臣之女为皇后,是何居心?其实以清太傅而出仕民国,早已可见其人!” 从陈宝琛说了这些话后,紫禁城里再提起徐世昌,就没有过去的那股热情了。其实,徐世昌上台一年后,他自己的情形就很不如意。自从北洋系分裂为直系皖系后,徐已不能凭其北洋元老资格驾驭各方,何况从他一上台,段祺瑞就和他摩擦,次年又发生震动全国的“五四”学生运动,更使他们自顾不暇。徐太傅即使复辟心愿有多么高,对清室的忠顺多么让陈师傅满意,他也是无能为力的了。 尽管徐太傅那里的消息沉寂下去了,然而紫禁城里的小朝廷对前途并没有绝望…… 引自 三、北洋元老
67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