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而上学通信九
momo
读过 莱布尼茨早期形而上学文集
这是上帝所选择的另外一个人或另外一个可能的宇宙。它因此实际上就是另外一个个体。从而也就必定有某个不依赖我的经验的先验理由,来解释为何我们可以正确地说从前在巴黎的那个人是我,而现在身处德国的那个人也依然是我而非另外一个人,从而关于我自己的这个概念便必定连接着或包含着不同的状态。否则,我们便可以说,存在于两个不同地方的人虽然看起来还是同一个人,其实并不是同一个人。
————————————————————————
这个先验的理由应该就是上帝。 莱布尼茨似乎是在说是上帝从他自己的视角看到了每个我的不同状态,把这两个点连成了一条线,所以保证了我自己的同一性。 而阿尔诺和柏格森是在说:自我的同一性是由我自己对自己思想的感知所保证的。 这两个观点,前提不一样,但得出的结论是一样的?问题出在哪里呢? 莱布尼茨:上帝所保证的自我同一性,相对来说非常的清晰。因为它是点A和点B形成的一条线。而这条线只有上帝才能看到。这是看到各个部分而形成的整体。 阿尔诺和柏格森:自我的经验,对自我同一性的保证,是一个混乱的经验。因为这时自我看到的是自我这个整体,并没有从部分去考虑。无论自我有没有对自我进行分析,就是说无论自我有没有把自我这个整体的一条线拆成点A和点B,如我前面的评论,阿尔诺和柏格森都觉得自我所处的宇宙并没有改变,同样的理由,也就是说自我并没有改变。 这也就是莱布尼茨所说的,阿尔诺并没有发现,真正的区别在于共相和个体概念之间。 并且如果站在上帝的视角,如果点A和点B之间没有上帝画出的一条线,那么点A和点B确实就是不同的一个人。(莱布尼茨的观点) 而站在我们自己的视角,无论我们有没有对自我进行分析——分出点A和点B,假设我们进行了分析,点A和点B之间的那条线是我们自己画出的,所以我们没有觉得不同。(这是阿尔诺和柏格森的观点)站在他们这个观点,假设他们通过上帝的视角发现了点A和点B的不同,也知道自己画自己的这条线是带有欺骗性的,那么为了保证自我的同一性,他们会求助于什么呢?似乎也只能求助于由上帝画这一条线。
momo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形而上学通信四
两个人得出结论的不同在于着眼点的不同。 阿尔诺着眼点于:我们这个宇宙。 他忽略了事实上莱...
-
形而上学通信九
-
形而上学通信十六。
但这种统一性却并非身体的内在统一性,而是像因一个国王统治着不同省份从而形成一个王国那样...
-
P358论万物的终极根源 人们总是喜欢以最小的支出获取最大的效果
p358 假如要我们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画一条直线,在没有要求我们按照一种特殊的路径来画的情况...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