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宁静
为一些最深处的缝隙里,最哑静的心。 引自 十七与世隔绝/ 146 有一次他突然问我“黄河”在哪里,我便指向东南方向。然后他又问我北京在哪里,我往同样的方向指了指。他放慢脚步,往那个方向望了一眼,好像真的看到了黄河和北京。但那神情并无向往之意,而是感慨——好远啊! 想起了一个笑话。一个放羊的老汉作为劳模去了趟北京。回来后,大家问他:“北京好不好?”他遗憾地说:“好是好,就是太偏远了。 北京又怎样?黄河又怎样?此刻,我们的假人俯视着的沙窝子才是这世界的中心。 引自 二十六访客(二)/ 222 在黄昏之后的夜空下,我总是久久仰望香喷喷的冒着热气的月亮,想着家里的另一个月亮——白天刚烤好的一只新馕……这算什么啊,我就是一只长着腿的空口袋,整天不停地往里装能吃的东西! 引自 二十七宁静/ 234 还有两三座更小些的坟墓则是用竖立的梭梭柴枝四面围靠搭建的,形成尖尖的圆锥形,像准备一场篝火晚会。它们简陋得已经顾不上美观了,仅仅只是在标志:下面有人长眠。 引自 二十八最大的宁静/ 240 ——说不准谁捐的梭梭树,它的树枝最后会成为别人死后栖身之处的支撑呢。
62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