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现代性的性质与特点
琵琶鱼
读过 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十五讲
在黑格尔那里“现代性的本质就是世俗化了的基督性。” 世界总是需要权威的,消除了宗教教会的权威,用理性来取代神的意志,用人来取代神。 社会的政治与经济活动获得独立性。 格里芬曾经把现代性看作是这么三种分离的过程,其特征就是世俗化。一是政治与宗教的分离,二是经济领域与政治领域的分离,三是经济与(非功利主义)道德的分离。第一个分离的结果是,政治以及相应的文化、教育等挣脱了教会的控制。第二个分离的结果是经济被看作是独立于政治的领域,它应当享有自己的自主权,如同黑格尔也认为的那样,政府不应干预市场。这两个分离是社会结构方面的分离。第三个分离则属于观念意识的世俗化,即用功利主义的经济观取代了道德观,社会被看作应当服从经济的需要,而不是相反。这种功利主义经济观注重收人、财富、物质的繁荣,并把它视为社会生活的核心。 引自 第二讲 现代性的性质与特点 黑格尔为事物建立了一个理性标准:“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 这一标准的重要性,突出表现在韦伯那里,“合理性”成为衡量现代资本主义以及现代社会的经济、政治、法律等各方面的进步性的标准,“理性化”因此成为现代社会及其现代性的标志性符号。 资本主义现代化的过程,在韦伯的这种分析中,表现为一个全面理性化的过程,而理性化也因此成为“资本主义精神”,亦即资本主义的现代性。在经济行为方面,这种理性化表现为精确计算投资与收益之比的“簿记方法”;在政治行为方面,表现为行政管理上的科层化、制度化;在法律行为方面,表现为司法过程的程序化;在文化行为方面,表现为世界的“祛魅”过程,即世俗化过程。 “形式”方面的行为合理性,造成了“工具合理性”,即运用某种手段来达到某种特定的目的,而不顾及行为在“内容”上的合理性,即它所应有的道德价值考虑。然而社会本应以“公正”、“善”等价值为指归,因此现代社会在“形式合理性”与“实质合理性”方面发生了分裂,这不仅意味着形式合理性所蕴含的“工具理性”成为纯粹功利主义的东西,而且意味着形式合理性已走向理性的反面,成为一种非理性的东西。西方的现代性由此蕴含着一个内在的冲突。 引自 第二讲 现代性的性质与特点 康德: “人是目的”,永远也不能被作为手段。人格的价值与尊严,在于它在道德上是自律的,即自己为所要遵守的道德立法,并服从自己所颁布、确立的这些道德法则;而不是他律的,即被外在的感性欲望所左右。更进一步说,道德之所以能够是自律的,是由于作为道德的主体,人具有自由意志。自由,是自我决定的,自己是自身行为的原因,可以不受其他条件的左右。 “先验的自由”,确立了人的主体性。为自然立法,也为道德立法。 引自 第二讲 现代性的性质与特点 现代化主要是一个在经济学与社会学层面上谈论的范畴,表明社会从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表明社会在这一文明变化过程中在生产力、生产方式、经济增长、社会发展上与传统农业社会相比的根本变化,以及社会在城市化、信息化、教育普及、知识程度提高等方面的巨大进步。“现代性”则主要是一个哲学范畴,从哲学的高度审视与批判文明变迁的现代结果,着眼于从传统与现代的对比上,抽象出现代化过程的本质特征,着眼于从思想观念与行为方式上把握现代化社会的属性,反思“现代”的时代意识与精神。 引自 第二讲 现代性的性质与特点 尽管康德与黑格尔这两种哲学的形态不同,但它们在本质上却同属主体性哲学的范畴,都是通过对人、对其理性与自由的本性的理解,来达到对现代性的建构一—在康德那里,表现为人为自然与道德立法,在黑格尔那里,则表现为把握了现代社会的“绝对知识”或“绝对精神”在道德伦理、社会国家等领域实现其自身的过程。既然现代性的自我确证建立在理性的主体性哲学上,因此一旦这种主体性哲学被否定,整个现代性的立论基础就会被摧毁,现代性的话语也将被改写乃至为后现代所取代。因此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的否定,首先否定的就是这种主体性哲学,否定其有关人的观念。 引自 第二讲 现代性的性质与特点
343人阅读
琵琶鱼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一讲 “现代性”概念与启蒙精神
笛卡尔的“怀疑”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把“怀疑”展现为理性的一个重要环节,这意味着没有怀疑...
-
第二讲 现代性的性质与特点
-
第三讲 康德哲学:现代性的序幕
理性为认识立法: 理性是与本能相对照的东西。人类作为世上唯一有理性的造物,并不是由本能所...
-
第四讲 黑格尔:现代世界的理性与自由原则
哲学的任务在黑格尔那里规定为理解存在的东西,理解它们的本质和规律,并在把握了这一既有的...
> 查看全部8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