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对天的看法 / 314
上面所述,只是若干哲人的思想。其中颇可看出,除墨家对天纯作神化的天外,儒家就冲淡了许多。反而渗上些定命说,虽畏天却俟命;老庄把主宰的力量看得更淡。然也承认人力无法改变天运,故不畏天,却安命。荀子则强调人事,把天纯然当作自然,且须用人定来胜天。阴阳家则相信宇宙间有一个确定的法则,无论何种现象都受服从这一个法则。而董仲舒则又用人事来影响天道,在确定法则的范围内,人事仍有相当限度的选择。以上诸说中,自然法则和天运的自然都和物质的天关系较深。故其中神化色彩甚淡,或至毫无,殆即因为自然秩序是起于人对自然的分类和解释。而天运的自然则人又自居自然中之一分子了。 但以上所述尽是哲人们的思想,这个时期中——春秋战国——普通人的思想仍是多多少少相信有一个主宰的天存在。以至连宗教色彩淡到几乎没有的庄子还举“帝”作例,已见前;甚至非宗教如荀子者。也以“帝”、“天”为喻: 如是,百姓贵之如帝,高之如天,亲之如父母,畏之如神明。 庶人隐窜,莫敢视望;居如大神,动如天帝。则民间对“帝”、“天”的信仰也就可知了。 由这些材料可以看出,每一个时代都不乏睿智的先哲,而个人的影响在历史上也不容忽略。无论诚挚虔敬的态度,或者清明理智的立场。在历史上同样能找着过去的先声和未来的呼应。一般说来,天与帝在这时候,意义略有差别。如庄子、荀子都把天当作自然的全体。由此可知天的原义必是自然的苍天,神性只是后加的。在五德转移说中,天帝也受制于同一的自然律,则天帝的权威显然小极了。故五德说中的天也是指自然而言。本文说到董仲舒,因为他是总结先秦思想的人,在他的学说中,似乎应该注意其儒家重人事的成分。易言之,董仲舒把机械的天命又放在人的手里,人不能改变天意,但天意将因人的行为而改变。 不过春秋战国虽有这些哲人的思想。大部分人民仍不外乎相信一个至高的主宰,操持着宇宙间一切事的最后决定。但也不敢抹煞较小神衹的威柄。加上赏善罚恶的道德意义。天老爷颇能满足中国人的宗教情感。直到今日,一般人心目中的天老爷何尝又不如此呢? 引自 先秦诸子对天的看法 / 314
71人阅读
羊牛下山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战国的统治机构与治术 / 282
由能力专业化及职务专业化两点,配合上论功升赏的观念,战国时的一些治术学者,又引申出一种...
-
战国的统治机构与治术 / 282
……战国的官吏,并不完全是自由的,即使可能比较秦汉以后的官吏多一些“此处不留人,自有留...
-
先秦诸子对天的看法 / 314
-
西汉政权与社会势力的交互作用 / 336
……在这四百年中,中国真正地熔铸成为一个完整的个体。这一段熔铸的过程,不在汉初的郡国并...
-
西汉政权与社会势力的交互作用 / 336
诚如王毓铨所说,中央政府在制服关东诸侯以前,能直接掌握的区域实在只限于畿辅一带而已。在...
> 查看全部39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