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和谐的获得:托斯卡和罗马,16世纪初期
伟大的发现时期(即文艺复兴),意大利艺术家开始求助于数学去研究透视法则,求助于解剖学去研究人体的结构。通过那些发现,艺术家的视野扩大了。
几乎一切最伟大的艺术家都是在这样一种牢固树立的传统之中成长起来,因此我们不应该忘记那些比较卑微的艺术家,伟大的艺术家正是在他们的作坊里学会了自己的基本手艺。
描摹自然,没有一个人能比杨• 凡 •艾克更有耐心;素描和透视的正确性,没有一个人能比曼泰尼亚了解得更多。尽管他们表现自然的作品壮观而感人,可是他们的人物形象看起来却像雕刻而不像真人。原因可能是我们一根线条一根线条、一个细部一个细部地去描摹一个人物,描攀得越认真,就越不大可能想到它是活生生的人,有实际的行动和呼吸,于是看起来就像是画家突然对人物施了符咒,迫使它永远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像《睡美人》 中的人物一样。艺术家们已经试验过各种方法打破这个难关,例如波蒂切利曾在面中尝试突出人物形象的秀长头发和飘拂衣衫,使人物轮廓看起来不那么生硬。然而,只有莱奥纳尔多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面家必领给观众留下猜想的余地。如果轮廓画得不那么明确,如果形状有些模糊,仿佛消失在阴影中,那么枯燥生硬的印象就能够避免。这就是莱奥纳尔多发现的著名面法,意大利人称之为“sfumato”[渐隐法]——这种模糊不清的轮廓和柔和的色彩使得一个形状融人另一个形状,总是给我们留下想象的余地。
凡是尝试勾面或涂抹出一个面孔的人都知道,我们称之为面部表情的东西主要来自两个地方:嘴角和眼角。这幅画里,怡怡是在这些地方,莱奥纳尔多有意识地让它们模糊,使它们逐渐融人柔和的阴影之中。我们一直不大明确蒙娜丽莎到底以一种什么心情看着我们,原因就在这里。
他要把沉睡在岩石中的人物形象解放出来。
我们站在巴黎罗浮宫这座雕像面前,很难把它想象为一尊冰冷、无生命的石像。它好像在我们面前移动,然而仍然保持静止,这大概就是米开朗琪罗所追求的效果。他的艺术奥秘中,有一个奥秘一直受到赞美,这就是不管他让人物的躯体在剧烈运动中怎样扭动和旋转,轮廓总是保持着稳定、单纯和平静。其原因是,从一开始米开朗琪罗总是试图把他的人物想象为隐藏在他所雕刻的大理石石块之中:他给自己确立的任务不过是把覆盖着人物形象的石层去掉而已,这样,石块的简单形状就总是反映在雕像的轮廓线上,并把轮廓线约束在清楚的设计中,而不管人物形象怎样活动。
南瓜马车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13 传统和创新(一):意大利,15世纪
(城市的发展,使得关系国际式风格大概就成为欧洲所见的最后一种国际性风格——至少在20世纪...
-
14 传统和创新(二):北方各国,15世纪
【北方画家把哥特式艺术的主要观念转化为新颖、逼真的风格,对北方艺术做出了巨大贡献。图案...
-
15 和谐的获得:托斯卡和罗马,16世纪初期
-
16 光线和色彩:威尼斯和意大利北部,16世纪初期
对色彩运用的三阶段:中世纪画家不关心——佛罗伦萨画家分离,色彩+素描,——威尼斯画家,...
-
17 新知识的传播:日耳曼和尼德兰,16世纪初期
这幅画把现实描绘得十分恐怖却有一个奇怪的不真实之处:人物形象的大小差别很大。我们只要比...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