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共和国的肇建
P375中国首次全国大选的结果于1913年1月揭晓,国民党赢得压倒性胜利。众议院的五百九十六席中,国民党获得二百六十九席,余者由其他三个主要政党瓜分(在这次选举中,许多政客同时隶属于不同政党,所以这四个政党宣称取得的席次加总后超过五百九十六席)。参议院的二百七十四席中,国民党囊括一百二十三席。按《临时约法》的规定,国民党将主导推选总理以及组织内阁,同时在全面受到监督的国会背景下,着手推行总统大选。 1913年春天,中国的新科议员分别取道铁路、公路、河运、海路齐聚北京。3月20日,议会多数党领袖宋教仁与友人前往上海沪宁铁路车站。当他在站台候车时,一名男子走上前来,近距离朝他开了两枪。宋教仁随即被送往医院,两天后辞世一距他的三十一岁生日还有两星期。当时人们广泛认为,宋教仁会被任命为内阁总理,而袁世凯就是这桩刺杀案背后的首谋者,因为所有证据皆指向内务部秘书与临时总理(即洪述祖、赵秉钧)涉及本案。但几位主谋不是被暗杀就是离奇失踪,而袁世凯个人从未受到正式牵连。 国民党代表齐聚国会,急于遏止袁世凯的野心,并建立永久性的宪政体制架构,举行全面、公开的总统大选。国民党员尤其对袁世凯管理国家财政的方式极度不满:袁世凯非但没有直接应对征税问题,反而向外国银行团举债超过二千五百万英傍(大约一亿美元),亦即所谓的“善后大借款”。袁世凯将诘责之言视为针对他的人身攻击,决心进行反击。1913年5月初,袁世凯解除几名深具影响力的亲国民党都督之职。经过夏天的激战,效忠国民党的势力亦被袁的军队击溃。9月,支持袁世凯的保守派将军张勋占领南京,而张的部队依然蓄着清朝的辫子。10月,袁世凯强迫国会推举他为五年一任的总统(不过,国会进行三次投票后,袁世凯才获得多数票)。最后,袁世凯称国民党为煽乱团体,下令解散国民党,将其议员逐出国会。11月底,孙中山离开中国,前往日本,再度被迫流亡海外,而其“共和梦”也再次化为泡影。 引自 第十二章 共和国的肇建
65人阅读
羊牛下山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十一章 清朝的倾覆
P335然而,一股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也开始在中国酝酿。我们已经在邹容的雄辩、排外抵制运动以...
-
第十一章 清朝的倾覆
P337自1901年起,清廷开始重整武装力量,组建所谓“新军”。与铁路问题一样,朝廷想以自己的...
-
第十二章 共和国的肇建
-
第十二章 共和国的肇建
P378……1913年5月,美国驻北京公使晋见袁世凯总统,袁世凯政府得到全面的外交承认。 ……到...
-
第十二章 共和国的肇建
P387正当段祺瑞巩固自己盘根错节的政权与军权基础之时,西欧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也进入了最关键...
> 查看全部28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