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傳
小傳 楊牧(1940~) 楊牧,本名王靖獻,籍貫臺灣花蓮,1940年9月6日生。 東海大學外文系畢業、美國愛荷華大學英文系藝術碩士、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比較文學碩士、博士。曾任麻薩諸塞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及華盛頓大學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等職。1975年及1983年返臺,任臺灣大學比較文學研究所客座教授,並會寓香港,為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科創校人之一、講座教授。曾任中央研究院文哲所特聘研究員兼所長、東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教授兼院長,與政治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講座教授。現為華盛頓大學榮譽教授、東華大學特聘榮譽教授。早年參與《東臺日報》「海鷗」詩週刊、東海大學校刊《東風》、《現代文學》等刊物編務,並會獲青年文藝獎、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文藝獎、國家文藝獎、吳魯芹散文獎、時報文學獎、詩宗社詩創作獎、吳三連文藝獎、中山文藝創作獎、花蹤文學獎,與紐曼文學獎。詩作與散文隨筆被譯為英、韓、德、法、日、瑞典、荷蘭等文。 楊牧的創作文類以詩、散文為主,另有論述、翻譯等。15歲起活躍於《現代詩》、《藍星》、《創世紀》、《今日新詩》等詩刊,16歲即主編《東臺日報》「海鷗詩刊」。前期詩作重視聽覺意象的大量使用,內容顯示浪漫主義的影響。1960年詩集《水之湄》出版,奠定了當時使用筆名「葉珊」的詩人在臺灣詩壇的地位。張默曾於《當代十大詩人選集》評其詩:「楊牧是『無上的美』的服膺者,古典的驚悸、自然的律動,常使我們興起對古代寧靜純樸的眷戀。」1964年赴美留學後,敘事與神話取代了浪漫抒情,詩風漸趨雄健渾厚。 而與詩作並列齊名的散文,前期風格與詩作相同,1966年出版的《葉珊散文集》呼應了同期詩作的傾向。自1972年改用筆名「楊牧」後,整體創作風格就此轉為人文視界,楊牧更加有意識地介入社會關懷與歷史探問。自傳型散文《山風海雨》、《方向歸零》、《昔我往矣》,透過虛擬與真實的結合,對故鄉花蓮的歷史與記憶進行「再詮釋」、「再創造」,代表了楊牧對散文寫作的試驗,亦堪稱其散文創作之巔峰。 2000年,第四屆國家文藝獎讚其「詩意的追求,以浪漫主義為基調,構築生命的大象徵。散文的經營,兼顧修辭與造境,豐富臺灣的抒情傳統,評論的建構,融匯美學涵養與人文關懷。楊牧先生創作風格與實俱進,不追逐流行,不依附權力,特立獨行,批判精神未嘗稍減,允為臺灣文學的重鎮。」身兼詩人、散文家、翻譯家與學者四種身分,楊牧多年筆耕不輟,其鎔鑄中國古典文學與西洋文學藝術技巧的文風,在臺灣文學史上劃下遒勁有力的一筆。
赤裸的身體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葉維廉:葉珊的《傳說》
葉珊的《傳說》 葉維廉:詩人,發表文章時為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客座教授,現為美國加州大學...
-
圖片集
-
小傳
-
楊牧評論與研究綜述 須文蔚
楊牧評論與研究綜述 須文蔚 一、前言 楊牧本名王靖獻,1940年9月6日出生於東臺灣的花蓮縣,奇...
-
假面之魅惑
假面之魅惑 楊牧翻譯《葉慈詩選》 吳潛誠(1949~1999)。比較文學學者。臺灣臺南人。發表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