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帝国体制的内外轻重
这一过程值得分析。在唐朝统治二十多年之后,大家为什么会突然厌倦唐朝,宁愿欢迎突厥以取代唐朝对漠北的羁縻统治。羁縻统治体系真正的问题在哪里?中华帝国的政治体系中,权衡国家利益、分配国家资源的基本精神是什么?中华型的古老帝国在治理边境地区与人群时为什么会经常失败?在南方,从汉代的征服西南夷到清代的改土归流,都是以强大的军事力量完成了对小型、分散的小族群小社会的压倒性统治,由间接统治进到直接统治。这种模式为什么在中亚和蒙古高原就不适用?当然和经济、地理、军事条件有关。但我考虑的重点是,在传统中国的帝国体系之下,是否能够像在长江、珠江、赣江等流域的南方地区一样,对蒙古高原也实现同样的统治?虽然有关中华帝国“开发”南方的历史叙述中,好像完全无视那些地区各人群的痛苦牺牲,但历史摆在这里,哪怕是被遮蔽被清洗过的历史,那些碎片和残影也足以让我们反省,传统帝国的政治体系在处理这些问题时,也许先天就具有某种致命的缺陷。 引自 中华帝国体制的内外轻重
60人阅读
EDT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世上本无黄种人——读奇迈可《成为黄种人》
布鲁门巴哈为什么采用蒙古来命名东亚人种呢?奇迈可分析,这并不是一个随意的、方便的选择,...
-
忽必烈的历史挑战——读杉山正明《忽必烈的挑战》
这个联想最大的史学价值,即忽必烈怎么看成吉思汗。他是否把把成吉思汗看成完成建国大业的人...
-
中华帝国体制的内外轻重
-
双螺旋的低语
所有古老的缘饰与解说所努力的方向之一,就是把当下人群描述为一个血缘性的集团,用生物学意...
-
走出民族主义史学
20世纪60年代德国青年学者沃尔夫冈·福伊尔施泰因(Wolfgang Feurstein)在拉孜人的村落间旅行...
> 查看全部13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