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抄”是日本的一种文体,相当于中国的传记。
【导读】
在川端康成的眼里,冈本加乃子是位“高贵而丰润的美女”,并且声称像冈本这样的文学奇女今后将不再出现,他“不禁感到身边的温暖都消逝了”,川端这样毫不溢美的赞赏,或许正是代表了冈本与他的美学是相通的。冈本作为女性作家,也许并没有像川端那样感受到“死亡是唯一的静美”,她笔下的人物充满了生命力,充满了一种即使在哀伤中也不放弃的绚烂的生气,就如她借年老艺妓之口所表达的那样:“衰老一年年增加了我的伤感,而我的生命却更加繁华璀璨。”冈本的美学贯穿了她的作品,这种美学的形成应该说主要来自于两方面,一个是她的家庭,一个是身为女性对于情爱的观感,这两者微妙地夹杂在一起,最终步入了华丽却又缭乱的深渊。
冈本加乃子1889(明治22)年3月1日出生于东京赤坂青山南町的大贯家,大贯家是日本神奈川县持续了三百多年的大地主。生长在富裕之家的冈本,算得上多才多艺,不乏教养且知识丰富,通晓和诗又擅写小说,同时也深谙佛理。在迹见女校的交友会志《汲泉》上发表短歌时,她不过13岁;16岁时,即以大贯野蔷薇的笔名,在著名报刊的文艺栏投稿。她的哥哥雪之助,对妹妹的成长助力甚多;而加乃子亦曾暗自爱慕哥哥的好友——著名文学家谷崎润一郎。不过,谷崎对这位花枝招展的小妹妹并无兴趣,在他眼里冈本加乃子不仅是“丑女”,甚至称她是当时她所在的“迹见女子学校的第一丑女”。
加乃子毕业后,即刻与文学青年伏屋龙彦恋爱甚至发展到私奔。但这样的激情并不持久,两人过于年轻,萌生的爱情昙花一现。其后,加乃子变得有些神经衰弱,在养病且避暑期间,又结识冈本一平,受到一平热烈的追求。两年后两人结婚,其时加乃子19岁,一平24岁。加乃子缭乱而不幸的人生就此展开。
加乃子从小娇生惯养,不谙家务,也不擅经营人际关系,夫妻俩无法与家人交往,只好搬出去独住,此后生下长男冈本太郎。此时一平进入《朝日新闻》,开始连载漫画并风靡一时。事业蒸蒸日上,收入也愈发丰厚,一平过上了花天酒地的放荡生活,加乃子的婚姻亮起了红灯。与此同时,加乃子的娘家却随着哥哥雪之助的去世而中落,在年仅8个月的女儿早夭后,遭受连续打击的加乃子终于精神崩溃,向死亡迈进了一步。
如果冈本就此死去,恐怕我们现在也无法读到她那些绚丽的文字了。冈本加乃子自杀未遂,终日痛苦不堪,丈夫一平幡然悔悟,决心守护加乃子;得知加乃子与早稻田的大学生堀切茂雄堕入情网,他甚至同意加乃子将堀切茂雄带回家里同居,一场奇特的三人行生活就此展开。当时加乃子又重新怀孕,心里大为困扰,却依然与两个男人,共同生活在一起。而堀切茂雄也同样因此大为困扰,甚至移情恋上加乃子的妹妹,终于离开冈本家回到故乡。祸不单行,加乃子的次子健二郎也在6个月大时死去。加乃子频受打击,开始隐遁于宗教,一心研究佛理。一平一直陪着她,且坚持禁欲,直到加乃子去世亦未曾再碰过她。
加乃子34岁时,与丈夫去镰仓避暑,结识了芥川龙之介,开始深交;然而时值关东大地震,她只好离开东京。一年后返回东京,因病住院时又与比自己小9岁的外科医生新田堕入爱河。后来,丈夫一平以《朝日新闻》特派员参加伦敦裁军会议,加乃子带着儿子冈本太郎和情人新田一同前往,行遍欧洲。返回日本后,加乃子发表《西欧纪行文》,并在丈夫一平的协助以及川端康成等人的指导下,朝向小说家的道路前进。在发表小说《病鹤》之后,她持续倾力于小说创作,也就是在此时,她写下了像《老妓抄》这样被称为“明治以来文学史上首屈一指的短篇作品”。
49岁时,加乃子在神奈川县的一个旅馆因脑溢血病倒。据说当时,有一位年轻男性与她同行。丈夫一平和情人新田得知消息后,前往病榻前悉心照料,直到这位经历了传奇一生的女人离开世界。
这位富裕家庭的千金小姐,一生在感情的漩涡里沉浮,她的这一生也被日本作家濑户内晴美写成小说《加乃子缭乱》。人们对她特立独行的生活津津乐道,也蜚短流长。在川端的回忆中,加乃子是刻苦而勤奋的,仿佛永远只把自己关在书房里。究其原因,是加乃子有着一种从未脱去的少女的天真与生气,道德伦常、人情世故是她所竭力要避开的,而她自己虽然经历了自杀的痛苦,但从那以后,丈夫与情人的关爱很好地保护了她的这种天真。据说,加乃子的生活越往后是越加奢侈的,然而丈夫一平不但不加以约束,反而越发地纵容。这些都使加乃子对女性的情爱产生了奇妙的观感,并在其文学作品里言之凿凿地表现出来,这也形成了她鲜明的特色。
《老妓抄》里的主人公平出园子是一位富裕的老艺妓,看中了入自家的电器行青年,在保障青年生活不虞匮乏下,把青年接到家中让他尽情从事自己所喜欢的发明工作,将自己对生命的渴望、对纯洁爱情的向往都完全寄托给他。老艺妓的这种执拗的期许与少女般的天真结合在一起,毋宁说是对自己年轻时荒废了的青春的哀叹,也是一种补偿。这对于作者冈本加乃子来说,也是因自己缭乱的一生产生的寂寥之感吧。冈本加乃子相当重视寂寥这种情绪,这种情绪在《东海岛五十三次》与《食魔》里尤为透彻。她说:
东海道乃日本古代上京的重要路途,曾经有几百万个旅人在这之中饱尝寂寞、或是得以解闷;因此那古人的心情已深深沁入泥土里、松树里、以及所有的屋舍里……而今,走在道上仍然给人一种上京的意识。
经常往来东海道的人总是被孤独的心情驱策着不断向前走,而且总是以一种离开这个驿站之后、此生将不会再度踏入的心情前进,将前端的驿站当成自己为一个目的地所在。五十三个驿站之中,途中安排恰到好处的山川大海,并非如中国诗人感受的“淡月疏星共寂寥”,而是召唤起追寻者心中强大的力量,“遭这种寂寥的气息,很想让人将所有灵魂全部掏出来,任由人去处置的感觉呢”,这是冈本异于中国式寂寥的表态,令人觉得非常清爽。《食魔》中也以主人翁深夜散步京都的偏僻石径讲述寂寥的情绪:
在这一段路程里,总能让他完全忘记自己的命运坎坷、熊熊不灭的野心、不如意的人生、令人愤恨的眼前际遇等等,产生一股平静的心情。或许这是因为早已处在无从堕落的谷底人生的己身,以及远离现实的高贵灵魂,在这样的风景里得到调和的缘故。难道这就叫寂寥?
这一次冈本加乃子的作品在国内引进,包括《老妓抄》、《东海道五十三次》、《食魔》等代表作。当时就这本书的引进问题特意去请教了著名的翻译家文洁若先生,老先生很热情地给我们留下了r关于《老妓抄》的题词,认为“冈本加乃子以非常华丽绚烂的笔触,表达了女性对生命的渴望与热情”,也足见作者其人及其作品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的地位。这样的译作能出版,对我们全面认识了解日本文学、文化大有裨益,也为繁荣我们的文化出版市场聊尽绵薄之力。
本书使用的是台译本,编辑中尽量保留原译文富于文采的风格,只对明显的错漏略做校正。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