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管理之道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孔子的管理之道,并非“愚民”
8.9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这句话给孔子惹了麻烦,有人抓住这句话,说孔子在宣传愚民思想。
从表面上看,这句话的意思是,对于老百姓,你只能用他们,让他们做事情就够了,不需要让他们懂得太多。
这种理解,孔子就成了独政权的帮凶:不让老百姓有智慧,不教老百姓学会批判性思维,怕他们听懂了不利于管理。
也可以这样断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意思就是:“如果老百姓可以用,那么你就用吧;如果老百姓不愿意听安排,那就去教他,给他讲道理,让他明白。”
这种理解,孔子又成了一个教育家。
樊登老师认为,以上两种解释,都不是孔子的本意。樊登老师认为,孔子描述的是一个现状,而非一种策略。
统治者让老百姓做事情是没有问题的,但你想让百姓懂得所有道理,这事太难了。“不可使知之”只是一种感慨。
在我们今天的一个团队中,领导号召成员一起做事,给每个人布置任务,也许所有人都能做到;但要人人都懂理、理解领导的意图,难度就高了太多。当团队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领导们也只能让大部分人理解就行,少数人虽说不理解,但最终也要执行领导的决议。
在团队合作中,团队做出的决议,理解要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这也是现代管理的需要。如果必须要等到团队中每个成员都理解了,才开始执行,那么,什么事情都可能很难执行。这当然不利于管理,也不利于公司的发展。
当普通员工无法理解领导者的决议时,领导者就只能“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但现在的老百姓民主意识都很强,你要真不给他说清楚,他也会找你麻烦的。我认为做为领导者,还是尽量给你的下属讲道理,让他们明白最好。
比如最近关天疫情,上面出了一个二十条,但下面在执行过程中,有走样的。老百姓们可不干了。因为某些过度防疫手段,已经严重影响到了老百姓的生活。他们会说:“为什么要这么做,拿出文件来。”
因此,我更偏向于这种断句方式:“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